初中必背古诗文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宫(quē) 林(hè) 然(wèi) 头(sāo)
  B. 然(yì) 舟( jí) 怒 (háo) 问(jīn)
  C. 偻(yǐ) 筹(gōng) 差(cān) 窕(yǎo)
  D. 恢(hóng) 尔(cù) 豆(gēng) 崩(cú)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妄自菲簿 作奸犯科
  B. 落英缤纷 怡然自乐 浩浩汤汤 静影沉壁
  C. 辗转反侧 琼楼玉宇 阴晴园缺 行阵和睦
  D. 豁然开朗 水落石出 舍生取义 亲贤远佞
  3.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一代名臣诸葛亮披肝沥胆,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敬仰。
  B. 我们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C. 一个个依山临水的村落、一片片粉墙黛瓦的民居,让你心情豁然开朗,有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D. 2013年5月13日,美韩再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动用了有“超级航空母舰”之称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4.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安倍政权的右翼化,投资者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担忧不断升温,日元抛压增大,主要是因为钓鱼岛事件严重影响了市场对日本经济的信心造成的。
  B. 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的“形象和气质”,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无疑增大了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C. “网络问政”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权利。
  D. 央视记者作“你幸福吗?”的随机采访时,有的直言不讳“我幸福!”,有的则调侃“我姓曾!”,有的坦言“不知道!”,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与追捧。
  5. 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和《孟子》《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B.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愿望、请求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C.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
  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成就均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他开创了宋词的豪放风格,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典型代表。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里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是主张人性本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B.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C. 苏轼的《水调歌头》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着力刻画了一个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闰土的形象。在鲜明的对比中,不仅写出了闰土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痛苦,更深刻地揭示了他精神上的痛苦。
  二、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 。(杜甫 《春望》)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王维 《使至塞上》)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⑦___________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⑨___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 ,___________。(《诗经》)
  三、古诗文阅读(32分)
  1.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8分)
  岳阳楼
  杨 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1)全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应麟评此诗“‘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尤为脍炙。”请结合全诗,从虚实的角度对末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24分)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1)对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但问驿吏,吏言 绐:欺骗
  B. 自恐不可免 分:分析
  C. 却反走 顾:转身
  D. 其亦可谓不也已 审:慎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众人过关时恐惧心理的一组是( )(3分)
  ①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 ②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 ③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④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⑤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 ⑥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3)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记述了作者因省亲心切而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险途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 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不同。第一次寒风助威,吹灭束燎,致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致惊马难行。
  C. 作者描写景物以衬托险情,描写险情以突出人物感受。途中虽末遇到虎,但虎患却无处不在。
  D. 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表明作者此游虽险而感到庆幸的心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5分)
  凡 在 君 耳 且 臣 闻 之 越 王 好 勇 其 民 轻 死 楚 灵 王 好 细 腰 其 朝 多 饿 死 人 子 胥 忠 其 君 故 天 下 愿 得 以 为 臣 孝 己 爱 其 亲 故 天 下 皆 愿 得 以 为 子
  四、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继2013年2月有网友用微博爆料在故宫有人在清宫遗存的一个铁缸上涂写下“梁齐齐到此一游”后,5月24日,又有网友用微博爆料在埃及卢索克神庙3500年前的浮雕上留下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其实类似的想不朽的铭刻又何止出现在这两个地方呢?在许多旅游景点都屡见不鲜了,只不过这两个想不朽的人做得太过了。
  这种现象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其他文献
李白《赠汪伦》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按“踏歌”是我国古代流行于民间的舞蹈,其特点是“踏地而节”和“连臂而歌”,动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琼筵(yán) 蜩腹(tiáo) 曷其有极(hé) 不羁晷刻(guǐ)  B. 嬴政(Yíng) 颍异(yǐng) 泣下沾襟(jīn) 伶官传序(líng)  C.[ 蹑足(niè) 病偻(lǚ) 归取其孥(nú) 蹑屐登崖(niè)  D. 畴昔(chón) 栏楯(shǔn) 谪戍之人(zé) 诸父异
和田玉,又称为透闪石玉,乃我国最为名贵的玉石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和田玉制品作为日常用品、饰品、祭祀、礼器甚至葬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古往今来,以其色泽光洁柔美,质地坚韧细腻,温润含蓄,符合国人的审美观而深得人们喜爱。人们将“仁”、“智”、“礼”、“义”、“信”的道德理念及社会财富、权利等一系列元素赋予和田玉之中。史籍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