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提出了有关培养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本文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在课堂上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英语 自主学习 策略
  
  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以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从最初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进度制定,学习策略选择到学习过程中的调节、控制和补救,再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省,都将由学习主体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内在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英语交际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启迪。
  自主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是认知过程的主体,它有利于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建构知识意义的关键因素,而学生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制造有冲击力的学习环境来激发。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建构知识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所建构的问题情境需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发挥学生已有经验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问题上,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将有利于解决英语教学远离学生生活、远离语言学习中应有的真情实感的问题。极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创作的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能力。
  如Shopping(购物)一课的教学,话题与学生实际生活非常贴近,于是,教师让他们将讲台布置成百货商店,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自编对话。面对这种模拟真实的交际场合,学生们发挥得非常自然,每个人都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很好。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可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其主体性。
  又如在引入What are you doing? What’s he/she doing? Is he/she singing?时,因没有挂图和投影,我就让学生扮成书中的角色,做诸如写、读、唱、跳、穿衣服、骑自行车、放风筝、做作业等二十多种动作。事先我将动作写在小纸条上,让学生一一上讲台看了纸条后模仿动作,这样一来,既训练了所学重点,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这种方法,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当然我们还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或启发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引导他们从各种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等。总之我们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恰当使用情景教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二、着力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按自主学习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独立选择和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创造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英语学习的主要环节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课、课后复习、作业反馈、总结归纳,这几个环节是彼此相依、互为促进的:预习是开端,通过预习初步理解教材内容;听课是学习过程的关键;复习是对知识的消化和记忆;作业是对知识的运用和进一步掌握;总结归纳是进一步系统的复习,以便构成知识体系。预习解决了新学内容的部分问题,听课时就能抓住重点,明确目标,学得主动;预习时思考过的问题可成为听课的钥匙和线索;有了预习基础,听课的质量高,课后复习、作业的速度就快。因此,教师要着力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教师课前设置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精心编写预习内容,把预习任务、预习提纲分层下发给学生,即优等、中等生与后进生,好带差,结对子,进行小组学习。每个学生都有预习笔记。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上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评比,强调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检查、评价、反馈,注重发挥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预习质量,达到预习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形中得到了培养,整个学习过程的规律得以掌握。
  
  三、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完成的教学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在课程中,应采用活动途径,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增加学生活动的比例,给学生充足的语言实践机会,以挖掘其学习潜能。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出发,组织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在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检测学习效果。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课堂中,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递知识,而应注重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则要学会利用所获取的知识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和沟通,在共同探讨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四、教师设疑,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据报道,在北京10所中学的1200名学生学习问卷调查中发现,敢于课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6.8%,敢于课堂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占21.5%,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仅占5.5%。因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是当务之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习被动语态的结构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质疑情境:
  在黑板上板书句子:①This book is written by Yu Qiuyu.②That book was written by Lao She.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句子的谓语部分,找出与所学过的主动语态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句子的谓语为什么用了“be 过去分词”的结构?句中by的含义是什么?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有什么区别,如何转换?如此等等。然后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并发现更多问题,师生、生生相互补充,使学习的目标更明确,自主性也更强。
   为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尝试:
   1.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准备,可把语言材料的重要信息项目用图示法列出,适当设计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项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自己设计一些猜测性的问题,使学生自己在认识中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已设问题,师生相互启发,异中求同。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从不同角度,用自己独特的思路真实地反映自己所想所惑的问题。
  
  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会感悟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我国教育家孔子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中教材中有这么一句话:“I like writing to my pen?鄄friend, but it takes a lot of time.”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汉语习惯去理解,学生不难知道,译成汉语时要用到关联词”虽然”、“但是”。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Do you know another way of saying this sentence?”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后,得出答案:“Though I like writing to my pen?鄄friend,it takes a lot of time.”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这种语言表达习惯。随后,教师让学生造含“虽然”、“但是”的句子。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独立地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使语言材料的学习实现了交际的功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也是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之所以成功,一定是悟出了门道。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达到感悟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关键,通过精讲使学生掌握要领,为学生的实践练习创造条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另外,成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所以,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极其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学习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以及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刺激学生的进取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责编 周侯辰 黄 晓)
其他文献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学习现状做了调查,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大一新生对中学英语教育基本满意,上了大学后觉得英语最难学的
此文综述了透明质酸合酶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并对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生产菌株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我以为,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有二:一是从文中直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二是从文中感觉和学习光辉的古代语言文化。只是在现实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扫除基本的文字障碍和进行一定量的文字积累。好比我们上山的目的是为了砍柴,磨刀是为砍柴服务的。如果只为了磨刀而忘了砍柴,那是一种目标的迷失和程序上的本末倒置。  对于文言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已经明确,那么不同的目标结合不同的选文,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教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西方谚语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由此看来,开头非同寻常,马虎不得。对于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来说,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如是顺势则能势如破竹,一气呵成。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清人梁启超说:“文章最要让人一望而知其宗旨之所在,才容易动人。”例如,一四川考
没有学生就没有后勤,围绕学生,搞好服务是后勤工作的基础。后勤工作虽然不站在讲台上,但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李长春同志说:“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是后勤的基本功能,要高度重视后勤工作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全员参与,规范管理过程    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学校后勤工作就是烧水、做饭、收发信件、卫生保洁等,与
本论文参考遥感和GIS技术在分析城市边缘区用地分布的应用,利用理想饭店为系统空间,应用GIS技术提供空间分析功能,对饭店物流做准定量描述和分析,为探讨饭店物流管理提供依据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借鉴外地成功的课堂教改经验,我们致力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六环节”课堂教学结构。    一、新课导入 目标内化    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通过新课的导入,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比较自然进入学习新知的环境中;或者通过富有实效的导入手段,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的自觉学习提供内
电子商务的发展引起了传统的常设机构认定规则的争议,有主张废止的,有主张保留的,有主张修改的;经合组织发布的<关于范本第5条注释的修订>基本是按照传统常设机构的确定规则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自主、合作地进行阅读,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的释疑尝试活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形式。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