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模教学发展化学高阶思维的教学研究--以“电解原理之放电顺序的探究”为例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pf443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电解原理之放电顺序的探究”为素材,从学生已学的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分析模型进阶到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探究,从离子放电顺序的视角完善电解池认识模型,再通过创设“净水器推销商”的真实情境开展铁铝电极电解氯化钠溶液的探究,进一步从电极材料的认识视角对电解原理认识模型进行修正。建模教学在建构化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和素养的有效发展。
其他文献
对比分析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在教学各环节表现的异同,通过以“化学反应速率”为题的磨课案例,介绍了教学语言、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优化过程,探索了新手型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纳入277例ACHBLF患者,包括建模组和验证组。收集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资料及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在建模组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CHB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优度,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验证组血清总胆红素
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概念复习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从概念的唤醒、概念的厘清、概念的深化三方面论述了概念教学中情境问题链的设计,促进概念理解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理解的障碍。
项目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新模式,基于真实情境中问题的生成和解决,STEM理念的融合于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探究发现,通过课例研究分析项目式教学的设计和实践,化学文化、化学史的融入其中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UEVT)的疗效。方法选取应用PICC的肿瘤患者4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1例)和试验组(209例)。所有患者行PICC后,对照组采用物理预防UEVT;试验组在物理预防的基础上,于置管当日接受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每日1次,连续30 d)。比较2组在置管前1 d与置管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置管侧腋静脉最大流速、UEVT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