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谁来当“工人”?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由头】
  根据一项上海4000户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观点争锋】
  担忧——为何只有1%的人愿做工人?
  一个社会如果仅仅以学历、文凭决定人的身份地位,并且以此决定其经济地位,那么出现一面喊着“工人伟大”的口号,一面却是“不愿做工人”的巨大反差,也是必然的。在资本值钱,劳动力不值钱,资本是强势,劳动力是弱势的大背景下,在知识分子收入大幅度提高,公务员一再加薪,而工人不仅待遇偏低,还有下岗失业之忧的现实导向下,又怎么能指望大家以当工人为追求,以当工人为荣耀?从这个角度考量,“不愿做工人”既是一个现实困境,又是对调整分配格局,优化创业氛围,为劳动者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深沉呼唤。
  声援——不愿当工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有人说,人们不愿当工人,是平凡教育缺失的必然结果。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全面看。一方面,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最光荣。在任何社会里,都需要体力劳动,都会有体力劳动者,我们应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乐。另一方面,正如“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想获大成,想做精英,追求卓越并没什么错,这也正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所需要的。人人自甘平庸,自甘平凡,却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反思——“中国创造”呼唤新一代工人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工人职业发展为什么缓慢乃至停滞不前?根本原因或许是,我们尚未完全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或者说,我们不得不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创造”的目标,必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工人职业的声望就会根本性转变。工人向高级技术工人迈进,这既是工人职业发展的方向,又是对来者的呼唤。如果我们达到发达国家那样有80%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企业这个程度,工人这个职业内涵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人也许就叫金领、白领、软件师、研究员……
其他文献
日前,天津市召开“海河风景线发展规划研讨会”,提出要尽力恢复三岔口历史风貌,设立天津历史陈列馆,让天津人到这里追寻历史的踪迹,了解三岔口是天津城的摇篮。 三岔口的位置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圆锥角膜中I、II型的表达,探讨胶原I、II型在圆锥角膜病变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角膜组织中胶原I、II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胶原I型在正常
“乱伦广告”儿子“求婚”有啥奇怪  蒋雯丽说,听到有人质疑广告有悖伦理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奇怪”:“我自己就很有体会的,小孩在四五岁的时候会对结婚这个事情很敏感也很好奇,这是每个小朋友,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要经历的阶段,我儿子就常常跟我说,‘妈妈,我要跟你结婚’。我问他为什么啊?他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拍这个广告的时候我觉得很正常,很有趣,是个挺好的创意。后来争议报道出来,我觉得非常诧异。”  
有学问    毛泽东本人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于一身,好学勤思、博古通今,作为他的秘书也必须是高水平的,他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经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  毛泽东认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毛泽东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毛泽东习惯于以文识才,以才举人,他的三位秘书都因各自的文才而引起毛泽东的注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品牌。早在2004年,青岛一位女士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当人们努力寻找“微尘”的时候,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在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近日,“微尘”当选“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微尘”的当选让我们看到了民间爱心的涌动,看到了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