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放飞学生个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hant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提倡写个性化文章。但现实中,学生作文的选材、立意和表达常出现相似或者雷同的现象,很难有独特的个性化文章出现。究其原因,平时的作文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具体指导,是造成学生作文套路相似的主要原因。难怪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当今的作文教学,挺摧残孩子们的。”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不受约束、放飞个性,写出真情实感、富于个性色彩的文章呢?指导审题构思、引领感悟生活、鼓励创意表达,不失为有效之举。
  一、指导审题构思,活跃个性思维
  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怎样的思维,就会有怎样的语言。要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首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审题构思,以活跃个性思维。让学生学会发散,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立意、构思。固定的思维必然会僵化、呆板,形成单一直线型的思维模式。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往往有独特的个性思维出现。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以“水”为话题的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赞的角度,写水是生命之源,可以滋养万物,也可以从贬的角度,写洪水泛滥对人类、事物的破坏;可以写说明文,也可以写散文。再如,阅读《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片段后,请学生对孙悟空的行为作出自己的评价。有的学生会从孙悟空特立独行、敢作敢为的角度评价,有的则会从孙悟空不怕险阻、勇于探索方面评价,还有的会从孙悟空叛逆方面评价……这样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立意,避免雷同,使文章新颖而独特,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反弹琵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立意要新颖,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运用逆向思维不失为途径之一,即“反其意而用之”。如古人写到落花,往往写得很凄惨:“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果据此立意写文章,总也摆脱不了悲凉、凄惨的情调。我们不妨反其意而用之,从歌颂花、赞颂花的角度立意,赞花的烂漫、俏丽等,就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
  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达到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成语、俗语、惯用语的含义陈旧了,看法有片面性。因此,那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概念、观点、看法,也随着时代而变化和更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构思上标其新、立其异,采用逆向思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记得我班邓嘉慧同学依成语而解的作文写得非常好。题目是《没有“异想”,哪来“天开”》,作者借“异想天开”,反其贬义而取其褒义──“异想都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并明确指出不敢“异想”,不能“异想”,创造和发明将很难有希望,这就体现出构思上的新奇巧妙。
  总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有目地加以训练,就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活跃个性思维,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二、引领感悟生活,捕捉个性材料
  作文有没有“独特的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去观察感悟生活,以获取“独特感受”。“独特感受”不一定来自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的生活大多是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一样能触发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句平常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意外的观察等等都能引起心灵的震动,学生把这一切如实地写下来,就有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就能打动读者。
  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感悟出别人未能发现的东西来。同一件事、同一个物,不妨让学生多角度观察,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表象中感受独特的东西。我平时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独特素材,包括自然现象如晨雾、晚霞、星斗,家庭生活如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抑或吵架打骂,还有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目的就是锻炼学生敏锐的发现材料并捕捉材料的能力。有一位留守学生就敏锐地从起床时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感受到温暖,写了一篇《以你为邻》的文章,文中的“你”就是内心孤寂的“我”渴望的阳光——爱。这就是别人没有的独特材料。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出与别人的发现不太一样的东西,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样才能显现个性。如,同是写军训生活,大多数同学都写如何认真训练,训练如何辛苦,而一位学生却写自己为了逃避艰苦的训练,“聪明地”使了一计,结果被教官机智地识破并风趣地化解。这写的就是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个性尽显其中。
  三、鼓励创意表达,展现个性风格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作文就是要让学生表达真情,张扬个性,做自己的主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意表达。首先,允许学生大胆作文,减少思想主题方面的束缚。一次,我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在一家小饭馆边吃饭边看电视里精彩的足球赛,不经意间发现对面的人两眼盯着自己看,还敲了敲桌子,自己低头一看,发现把别人的一盘菜快吃完了,这实在是令人难忘的尴尬事。从思想看,也许你会说这并不怎么特别,但确实是难忘的,这就是创意。
  其次,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或者散文;可以加副标题、用小标题;可以用题记、后记等。我有一位学生喜欢引用诗句构成段首排比句,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用小标题,如写《幸福在我身边》时,用“幸福是妈妈的叮嘱”“幸福是爸爸的抚摸”“幸福是老师的劝慰”三个小标题分写三件事;写《我发现我家的规律》时,又用“循环等式”“反比例函数”“抛物线”三个小标题写三件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个人风格明显。
  再次,在语言上,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学生善于修辞,就鼓励他多用修辞;学生善于化用诗句,就多挖掘其该方面的才能;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教师就不该轻易扼杀……总之,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个性化表现,教师就应鼓励其创意表达。只有指导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并加以提炼,才能让学生成功地驾驭语言,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来。
  责任编辑 李少杰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集声、文、色、形于一体,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丰富了教学活动的模式,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革命。 
化学是一门到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内容浅显且较少,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点,化学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首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输入信息加工整合而制作出思维产品的能力,是思维的逻辑性、批评性、灵活性、创造性的综合体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维才能提高。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略)  二、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与手段  激发
一、现象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地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反观我们的教学,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读”未能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或是有进行指导,但训练未到位就匆匆过场,形式痕迹重,真正的效果欠缺。  现象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
〓〓中学生语文的素养的培养,是在感悟意义中成长的,随着意义的逐步清晰、逐步增多,智慧也逐步成长起来,人由意义向前推动着,长大了,最终变成精神世界丰富多彩、思想深邃的完整的人。  〓〓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忽有感受,思绪满怀,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而景物描写往往不能孤立起来,写人、叙事与写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指出教师的“教”起着“指导”“引领”“点拨”的作用。因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应当把阅读时间和阅读过程还给学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从传统的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从而使阅读教学从一种程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地学习,自主地获取知识, 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要追求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请选择你所喜欢的”这一具有人文关怀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成为学生不断提高完善的土壤和动力。  一、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如《陋室铭》是极富哲理一
公共租赁房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推出的一种新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房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立法支撑。针对当前公共租赁房立法存在的位阶较低,条文内容
说明文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但说明文跟其它体裁课文相比,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生动活泼的描述,因此,小学生阅读兴趣不大,学习热情不易调动。如何让说明文教学走出教和学的低谷,如何让说明文教出趣味,教出浓浓的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师教学中能否领悟新课标精神,创新教学方式,从不同文本的表达特点出发,巧妙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说明文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出精彩。  一、妙趣
随着现阶段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各地因拆迁行为引发的争议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发展与私人权益的关系,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