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nu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如何让全体学生在初中阶段都得到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我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尝试。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首先对全班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调查、摸底、排队,分成三类:A类,有30%左右的学生,双基掌握比较全面,被列为优等生;B类,有50%左右的学生,双基掌握一般,被列为发展生;c类,有20%左右的学生,双基掌握较差。被列为学困生,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然后,实施分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类学生,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一题多解,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优秀以上成绩;B类学生,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良好以上成绩;C类学生,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使传统的选拔淘汰式教学转化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推理等诸多方面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我要学到我会学,从会学到学好,下面是我在三年期间实行分层教学法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分层备课
  
  在备课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难度,把易于接受的概念、定理、法则、直接应用知识点的练习归为一类;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发生的过程、带有一定技巧的解题归为另一类;猜想、归纳、逆向思维、变式论证和综合题归为第三类,备课时相应地根据以上三类学生的认知层次,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层次性教案,从而分层备好课,上课就能“游刃有余”。
  
  二、分层上课
  
  分层上课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兼顾各类层次的学生,让其主动参与获得发展,克服过去单一教学的传统模式。按照分层备课的归类。在施教过程中得以完成,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例题、识别判断、计算和简单推理证明等知识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侧重于C类学生;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发生的过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定理、公式的推理论证。应用几个知识点解决综合题时,让全体学生思考,可以把侧重点放在B类学生上,有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遇到一些逆向思维、猜想论证、讨论题、复杂的综合题和特殊题型的解题时,就要把重点放在A类学生上,让他们的才智得到展现,有时也可根据一个例题的变化与逐步提高,使每一类学生都能不知不觉的参与,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课堂上,分层授课既要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现自身价值,主动发挥,有收获;又要把分层上课的思想融化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中“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分层作业
  
  它是分层上课之后的必要一环,学生作业是巩固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按分层教学法的要求,授完新课后,设计几套练习题,如基本题(基础题)、加深题(综合题)和能力题,让学生有所选择,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动独立的完成,使其自享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避免布置作业一刀切引起的抄袭风气,在进行章节或阶段性信息反馈问卷调查时,只能按一定的比例设计。通常基本题占70%,加深题占20%,能力题占10%,这些分层设计的问题隐性地体现在试卷中,一方面,统一尺度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即通过分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变化,以便以后在教学实际中调整分层教学的尺度;另一方面,以防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向高一级层次转化。
  
  四、分层辅导
  
  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课堂练习和课余作业施行个别辅导和分层辅导尤其重要,要追求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练习题型的设计要有“跳起来摘果子”的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对发展生和学优生要让其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学困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加强个别或部分辅导,辅导时要注重情感投入,要不厌其烦,保证学生的继续学习顺利进行。
  
  五、分层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异,如果要全班学生达到优生的标准,就会使中、差生与这一标准之间的差距拉大,使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如采用难易程度等不同的A,B,C数学试卷(或在题号前做上选做记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对应选择,这样,就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在更高一层面上产生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目标,并用更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要求他们,对于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认同,承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是人的认识差异和学习情感差异的必然结果:同时要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订改进和矫正的计划,早日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更高的标准,尽管时间上比其他同学有些滞后,但最终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分有合。分久必合,数学分层教学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但分层教学是为了整体提高,分和合是辩证的统一,应水乳相容,有机结合,通过分层教学,每名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逐渐使自己获得自信心、内驱力。用主动自觉学习来缩短差异,分层教学逐步从显性转化为隐性,隐性的分层教学再向整体教学过渡,从而达到分久必合的目的。
  通过多年的尝试,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中考数学优秀率均达80%以上,及格率达100%,学生普遍反映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既克服了分好差班的不利因素,又提高了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上数学课没多久,学习的兴趣就慢慢消失,因为数学课堂相对其他学科课堂而言趣味性不是很浓厚。如何培养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数学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那么,在新教材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在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起始,诱发
【摘要】创造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车轮。创造是人类理想飞翔的翅膀,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素质之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它无疑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教育的制高点.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体系和规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效率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在量上表现为数学课堂内实际的教学时间与有效的教学时间之比;在质上表现为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策略的优化、数学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观需要强调课堂效率的全面性、合理性与发展性.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期刊
初中生经过中考奋力拼搏。跨入高中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太枯燥、晦涩,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造成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 教材的原因  由于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家和教育家厉来强调对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1 遵循认识规律,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    数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法国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大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只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细品这两位名人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成功者,无不需要后天的努力和付出,这后天的努力和付出实际上是属于非智力性质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韧性的体现。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智力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统计知识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备良好的统计观念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山区随手可取的教学资源,用数据作为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媒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实现数学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