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NIP/NLRP3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j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TXNI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切除的15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其TXNIP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3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和SKBR3)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MEC),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系中TXNIP及NLRP3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另取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将其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TXNIP过表达组(Ad-TXNIP组,转染携带TXNIP过表达序列的腺病毒载体)、Ad-TXNIP阴性对照组(Ad-eGFP1组,转染不含TXNIP过表达序列的腺病毒空载体)、NLRP3过表达组(Ad-NLRP3组,转染含NLRP3过表达序列的腺病毒载体)、TXNIP和NLRP3过表达共转染组(Ad-TXNIP+Ad-NLRP3组,共转染携带TXNIP和NLRP3过表达序列的腺病毒载体)、TXNIP过表达和Ad-NLRP3阴性对照(Ad-eGFP2)共转染组(Ad-TXNIP+Ad-eGFP2组,共转染携带TXNIP过表达序列和不含NLRP3过表达序列的腺病毒空载体),各组细胞转染并培养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ransweU小室法检测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开展裸鼠成瘤实验并检测MDA-MB231细胞在动物体内的成瘤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TXNIP、NLRP3、增殖标志蛋白Ki-67、凋亡蛋白caspas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LRP3下游蛋白白细胞介素(IL)-1β、IL-18以及caspase-1前体蛋白(pro-caspase-1)表达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HMEC细胞系相比,MDA-MB231、MCF-7和SKBR3乳腺癌细胞系中TXNIP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NLRP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d-TXNIP组及Ad-NLRP3组MDA-MB231细胞中TXNIP、NLRP3、IL-1β、IL-18、pro-caspase-1和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Ki-67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和动物体内瘤体质量均降低(P<0.05).与Ad-TXNIP组及Ad-NLRP3组相比,Ad-TXNIP+Ad-NLRP3组MDA-MB231细胞中TXNIP、NLRP3、IL-1β、IL-18、pro-caspase-1和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升高(P<0.05),Ki-67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和动物体内瘤体质量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中,TXNIP蛋白呈低表达,NLRP3蛋白呈高表达;二者可相互作用,促进细胞焦亡,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50例2~12岁特应性皮炎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设计,试验部位(左肘屈侧、左膝屈侧)予糖皮质激素(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1次/d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2次/d治疗,对照部位(右肘屈侧、右膝屈侧)予糖皮质激素(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1次/d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d、14 d、28 d复诊,进行无创皮肤参数测定、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共入组2~12岁特应性皮炎患儿
目的 通过评价外科医师手术操作能力,进一步优化基于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的绩效考核体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组名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伴胆总管探查、国际疾病分类ICD-9-CM-3中编码为51.2300的全部病例,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等方法,选取与外科医师手术操作能力相关的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外科医师手术操作能力的评价模型.结果 通过构建的外科医师手术操作能力评价模型,进一步修正每例手术操作RBRVS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