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原发性高血压86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a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儿童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86例患儿进行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血尿酸、肾功能、尿微量清蛋白、血及尿β2-微球蛋白等检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6例患儿中男68例(79.1%),女18例(20.9%),平均年龄(12.3±2.4)岁。高血压Ⅰ期46例(53.5%),Ⅱ期40例(46.5%)。13.5%(7/52例)的患儿存在眼底病变,21.0%(17/81例)存在心电图异常,此外,37.0%(30/81例)的患儿V5导联R波电压超过同年龄组平均值。2.6%(2/78例)的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分别为左心室增大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加。肾脏受累以血肌酐和尿微量清蛋白升高为著,其发生率分别为40.2%(33/82例)和39.7%(23/58例);代谢紊乱以血尿酸、三酰甘油升高、脂肪肝和糖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分别为87.5%(56/64例)、32.5%(25/77例)、22.1%(19/86例)和36.1%(30/83例)。86例患儿中58例(67.4%)合并肥胖症。肥胖者与体质量正常者比较,前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后者(98.3%比82.1%,χ2=5.291,P=0.021),且前者发生糖代谢紊乱的比例显著升高(45.5%比17.9%,χ2=6.123,P=0.013)。病程超过0.5年者发生糖代谢紊乱的比例较病程0.5年内者显著升高(50.0%比25.5%,χ2=5.788,P=0.021)。

结论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大部分在诊断时即已出现靶器官损害,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是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的有效手段。血尿酸及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可作为早期预警及筛查指标,加强对肥胖儿童的血压监测,有望早期发现儿童高血压,以采取措施降低靶器官损害的发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