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产生5-氨基乙酰丙酸的科氏葡萄球菌的筛选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发酵产生5氨基乙酰丙酸ILA)为目标,从自然界进行菌株的随机筛选,结果得到4株可生产5-氨基乙酰丙酸的细菌LA-2、LA-4、LA-7、LA-10。摇瓶发酵LA-10产量最高,达6.88mg·L-1。在常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基础上,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LA10鉴定为科氏葡萄球菌(Sfnmyzococcus cohnii),命名为科氏葡萄球菌LA-10。
其他文献
利用60 Co辐射诱变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构建其突变体库,比较诱变后菌株与出发菌株在生长特性、防效、定殖方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60 Co诱变处理菌株的最佳剂
为研究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的构效关系,合成生物活性更高的化合物,以4,4’-二羟基-2-甲氧基-二苯甲酮-6-O-β—D-葡萄糖苷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进
《河西通史》在全面占有相关资料和了解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采用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前期的河西历史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
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
通过分析“银期转账系统”中的多用户在线模块(简称MUOM)的处理性能,并进一步优化MUOM的处理效率.通过研究MUOM的MVC框架,找出其效率瓶颈,并提出新的技术改进方案,重新优化MUOM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