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慢性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患者戒酒情况、心理弹性及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ALD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酒精依赖性[参照密歇根酒精依赖性(michigan a
【基金项目】
:
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FFB63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慢性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患者戒酒情况、心理弹性及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ALD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酒精依赖性[参照密歇根酒精依赖性(michigan alcoholism screening test, MAST)量表评估]、Barratt冲动性、自我效能[参照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 GSES)量表评估]、心理弹性[参照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量表评估,包括坚韧、乐观、自强3个维度]、适应能力[参照社会心理适应能力(psychosocial adaptability scale, SPAS)量表评估,包括持续担忧、接受程度、积极的生活态度3个维度]、戒酒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MAST、Barratt冲动性评分低于干预前,研究组MAST、Barratt冲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GSE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研究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CD-RISC评分的坚韧、乐观、自强评分高于干预前,研究组CD-RISC评分的坚韧、乐观、自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SPAS评分的持续担忧、接受程度、积极的生活态度评分高于干预前,研究组SPAS评分的持续担忧、接受程度、积极的生活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戒酒依从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OPT问题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慢性ALD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及适应能力,降低酒精依赖性及冲动性,患者戒酒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高。
其他文献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认知、情感、态度与行为上的统一。但启发式教学中的"启而不发",参与式教学中的"简单肤浅",沉浸式教学中的"共情缺失",开放式教学中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让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潜心谋划、精心设计。即基于教学目标、现实学情和时代要求,注意大"题"小做、以小见大,逐"新"激趣、因时而进,以"事"蕴理、巧用类比,从而更好地释放理论说服力、课堂吸引力、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森林生产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对其进行高效监测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冠层高度模型数据,通过分水岭分割算法得到单木冠幅边界;然后在单木冠幅范围内提取23个LiDAR变量,结合佩诺布斯科特试验森林的87组实测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建立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最后对样地模型估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预测结果及其精度。结果表明:本文选用的随机森林模型
深度学习顺应信息时代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它既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又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层次。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通过深度设计、自主思考、拓展延伸和过程评价等方式,实现深度学习价值应用和师生双赢价值目标。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场,学生在场的教学,才是主体在场的教学。强化学生在场,必须做到:让学生对话在场,让学生思维在场,让学生体验在场,让学生情感在场,让学生创新在场。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坚持学生立场、遵循学生认知、切合学生学情、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性彰显的教学样态,才能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样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生活化教学为道德与法治课从纯粹的理性世界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提供了绿色路径。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