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小鼠模型,观察病理生理变化,明确Kupffer细胞在经典激活(M1)和选择性激活(M2)之间的转换与NAFLD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配到普通饮食组、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每周评估小鼠体重、毛发、精神状态等指标.在培养时间结束后,进行肝脏组织切除和采集小鼠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胰岛素、胆固醇、ALT和AST)及组织切片HE染色确立模型建立和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切除的肝脏组织同时进行分离Kupffer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TNF-α、IL-6、MCP1、IL-1β、iNOS、VEGF和IL-10各细胞因子水平评估Kupffer细胞的分化状态.结果 高脂饮食组的小鼠体重高于对照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体重、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ST和ALT水平均高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显示高脂饮食组脂滴弥漫浸润肝细胞中,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极度肿胀呈圆形,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加;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TNF-α、IL-6、MCP1、IL-1β、iNOS及VEGF水平均高于普通饮食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高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高脂饮食组和8周高脂饮食组IL-10水平低于普通饮食组,且8周高脂饮食组低于4周高脂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NAFLD中,Kupffer细胞通过经典激活途径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使肝脏处于高炎症状态对肝脏组织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