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界人士对此都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管是理论和实践都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
  一、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四点因素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社会迅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国际上各种先进或不良的思想观念也伴随而来,在国内不断蔓延滋长,加之国内原有的不良现象,造成了我国社会的多样变化。中学生这一年龄段,正处于叛逆、渴望独立的阶段,虽然接收能力、效仿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思想、行为能力尚不成熟,对各种诱惑没有相应的抵抗力,不能正确地辨识是非,以致容易误入歧途。
  (二)家庭因素
  虽然现在科技较为发达,传媒发展迅速,但农村相比较城市,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农村父母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有限,对法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过于片面,家庭教育方面也相对简单、粗放。这种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父母对于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够圆满地给予回应解决,从而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负担。目前,还有好多农村父母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孩子留给他人照顾,这样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三)学习的压力
  虽然国家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但是最终还是以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升学前程。目前,我国人口众多,面对小升初、中考、高考,家长、教师是无比重视的,这毕竟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青春期的烦恼
  青春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时期,中学生的好多变化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然而,我国教育体系并未对这一特殊时期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此,中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青春期逐渐提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对此高度重视。
  二、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教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
  面对中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机构应积极开设相关课程,教授中学生所需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技巧,以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地发现自身心理问题并作出正确的调整,从而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以真正的改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氛围,重视环境育人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发展,从而得到智的启迪、体的健美、美的情趣。其次,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开展教室、寝室文化建设等。通过这些做法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第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加强学校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应以长者的关心、朋友的诚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第四,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建立学生代言人制度,及时收集反映同学意见;设立校长信箱,方便沟通渠道;每学期召开学生代表与校领导交流对话会,让学生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平时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爱生如子。
  (三)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可见,学校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简单的定期家长会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学校也要关注家长心理教育素质的提高,幫助家长更加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和家长双管齐下,确保中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中学生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去帮助别人,从而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中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改掉缺点、弥补不足之处,从而完善中学生的人格。
  综上所述,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从这些因素出发,深入分析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坚强起来,最终培养出意志坚强的、具有创造性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性人才。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教学生活化方面的探索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要求,要把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学生活生生的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品德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图片和情境,这更有助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
本文对第一代电流传输器和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实现原理以基本实现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介绍了一种二阶带通滤波器设计方法,只使用4个无源元件和两个电流传输器,不仅无
现代海上多维一体的战场空间威胁种类增多、变化快速、广泛分布于时空的各个角落。同时,海战场固有的严酷性也加剧了海上作战信息安全的复杂性。如何根据作战使命和战场态势重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从培养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目的出发,我们对初中三年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一、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的分步实践  1.基于情感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讲演能力  中学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情感领域的学习,因此对于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七年级学生,我们倡导教师通过侧重培养他们的讲演表达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科学习能力。  
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短波广播发射机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较多发射台站加装了交换开关系统,我台也安装了交换开关控制系统,在软件的开发上,充分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育思想、教学策略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形式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作业只是照顾到全体,并没能考虑到个体,这必然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常常无事可做,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往往难以承受。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河流径流量变化判断主要补给类型;理解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同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不同;同一条河流不同河段、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013年11月赣江水位下降的网页。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