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堂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人文积淀与文学体验。如何让语文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焕发出生命活力?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教师应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让自己的评价体系与语言更有针对性、激励性与发展性。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环节的改革与创新,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赏识教育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与肯定。的确,谁不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赏识呢?使学生由赏识激发热情,由热情产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这便是赏识教育的初衷。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两点不足,一是教师在激励评价过程中运用的语言较为单调、干瘪,这会削弱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二是许多教师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地表扬学生,导致教师的表扬与激励贬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评价的效率。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丰富教师的评价语言。“太好了!”“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这一类的语言在教师的激励评价过程中非常常见。但如果一节课、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教师一直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不但学生会听得乏味,连教师都会觉得自己的表扬是不是太没有意义了。所以,教师应当在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很好的激励性评价载体。例如赞许的目光、真诚的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另外,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扬就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这位学生的发言给了这节课一个完美的结尾。”又如《斜塔上的实验》课堂评价:“即使是百年前的伽利略听到你这样的话语,也一定会为你感到高兴的!”
2.激励评价要客观公正。激励只是一种策略,不能滥用。如果有的学生本来走神了,胡乱说了几句,教师要是再大加赞赏,这不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讽刺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坚持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还应当兼顾客观实际,用真诚使学生信服。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时,如果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回答不准确,教师就要指出其不足,并进行准确的讲解,最后辅以真诚的希冀与鼓励。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者只有教师一人,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也只有一个分数。显然,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全面认识自己,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多重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自评融入到课堂评价体系中。有很多教师担心那样会不会把学生宠坏了,如果学生一味给自己打高分怎么办。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足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以足够的诚实来回报你。此外,学生还会回报给教师良好的学习态度、执著的学习精神甚至是一节节高效的课堂。再如,教师可以把小组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其它组员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晰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另一方面,小组的力量和集体的影响都会促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学生向着更为优秀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课堂评价的发展性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这一点在课堂评价中也同样适用,即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与教参一致,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参考价值,是否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更有发展性,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譬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有的学生说,晏子的能言善辩并不能解救当时积贫积弱的国家,要想让祖国强大起来,本质上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个谋士的能言善辩。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笔者不禁为这名学生的想法鼓掌、叫好,对他的个性化解读由衷赞叹。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应把课堂评价的优化与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把它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赏识教育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同与肯定。的确,谁不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得到大家的赏识呢?使学生由赏识激发热情,由热情产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这便是赏识教育的初衷。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两点不足,一是教师在激励评价过程中运用的语言较为单调、干瘪,这会削弱赏识教育的激励功能;二是许多教师不顾客观实际,一味地表扬学生,导致教师的表扬与激励贬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评价的效率。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丰富教师的评价语言。“太好了!”“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这一类的语言在教师的激励评价过程中非常常见。但如果一节课、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教师一直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不但学生会听得乏味,连教师都会觉得自己的表扬是不是太没有意义了。所以,教师应当在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方面作出努力。首先,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很好的激励性评价载体。例如赞许的目光、真诚的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另外,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扬就会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这位学生的发言给了这节课一个完美的结尾。”又如《斜塔上的实验》课堂评价:“即使是百年前的伽利略听到你这样的话语,也一定会为你感到高兴的!”
2.激励评价要客观公正。激励只是一种策略,不能滥用。如果有的学生本来走神了,胡乱说了几句,教师要是再大加赞赏,这不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讽刺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坚持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还应当兼顾客观实际,用真诚使学生信服。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时,如果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回答不准确,教师就要指出其不足,并进行准确的讲解,最后辅以真诚的希冀与鼓励。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者只有教师一人,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也只有一个分数。显然,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全面认识自己,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多重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自评融入到课堂评价体系中。有很多教师担心那样会不会把学生宠坏了,如果学生一味给自己打高分怎么办。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足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以足够的诚实来回报你。此外,学生还会回报给教师良好的学习态度、执著的学习精神甚至是一节节高效的课堂。再如,教师可以把小组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其它组员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晰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另一方面,小组的力量和集体的影响都会促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学生向着更为优秀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课堂评价的发展性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这一点在课堂评价中也同样适用,即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与教参一致,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否具有一定的社会参考价值,是否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这样的教学评价才更有发展性,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譬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有的学生说,晏子的能言善辩并不能解救当时积贫积弱的国家,要想让祖国强大起来,本质上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个谋士的能言善辩。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笔者不禁为这名学生的想法鼓掌、叫好,对他的个性化解读由衷赞叹。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应把课堂评价的优化与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把它贯穿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