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个对接”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内涵与新路径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五个对接”基本内涵的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五个对接”研究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并阐述了对该办学模式的理解和建议,旨在职业专科教育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五个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08
  0 引言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教学理念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的。并且在2017年12月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近年来,广西明确地提出,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要努力实现“五个对接”。可以说,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与产教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五个对接”已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1 “五个对接”: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锚向
  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是新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贯彻的教育理念。结合广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自治区教育厅原厅长秦斌撰文指出:实现“五个对接”。
  所谓“五个对接”,其主要内容是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中:(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指高职院校的专業设置应该满足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广西其凭借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合作与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前沿,那么,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也应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产业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院校也应该为产业需求而主动调整其专业设置。(2)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是指根据产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建立推动课程与产业技术的同步机制,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属性,并对市场需求变化要有快速反应能力。(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就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就是将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践交替进行,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形成在教中学,学中练,以练为主,以学促练的培养模式。(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就是把职业资格证书放到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将资格考试的内容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指职业教育应该是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和终身学习,职业院校在传授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具有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 “五个对接”引领下产教耦合互动与实施路径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要的对接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是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的基础,之所以说是基础,是因为只有专业建设跟随产业发展动态,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高校才能培养真正适合于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速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高校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开设或修订专业设置,使得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走上职业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缩短人才成长周期,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高度融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笔者认为,不同地区由于自身地理环境的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以及人文文化的不同等诸多差异因素,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也是因地制宜的,应该满足和适宜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的需要。例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老挝、越南、印尼、缅甸等国家合作共建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集引种试验、生产示范、技术推广、教学实习、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化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八桂田园),设置了农业生物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等独具特色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一带一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推动完善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的校企双元合作的教材开发机制
  根据产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建立推动课程与产业技术的同步机制,是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的充分条件,这就要求专业要具有稳定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属性,并对市场需求变化要有快速反应能力。笔者认为,要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不能闭门造车,而是企业和学校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者说企业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要承担着,行业调查数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数据支撑,高职院校再根据职业能力完成教学计划,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授课体系。根据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双元合作的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高职院校制定教学计划,最终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2.3 推行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的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指出“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因此,高校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就必须“把职业实践过程设计为学习过程,在职业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非常值得借鉴的就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了。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通常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培训,企业按照教育培训条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系统化教学,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所承担一定的职责和任务,学生熟悉整个生产或工作过程的各项任务,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笔者认为,对于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例如钳工、车床、厨师等专业可以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对于管理型岗位和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的岗位则考虑中德合作的模式,例如,在学时分配上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职业院校学习理论知识,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在校学习期间注重传统理论知识和案例教学的结合,学校教师作为主要的培养人,企业教师起到辅助培养的作用等。总之,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就需要建立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合理分配学校和企业的育人计划和内容,优化双育人机制。   2.4 探索完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1+X”证书制度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具体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从而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从而达到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学历证书不再是证明学生能力的主要凭据,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同等级代表了学生的不同职业能力,不同的职业能力对应不同的职业岗位,学历证书对接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即“1+X”证书制度。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应当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或者也可以说应该更加关注职业教育而非学历教育,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或者技术技能是需要满足学生的岗位需求的,学生不仅在学校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更重要的应考核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充分运用到实际项目和工作任务中去,学生在职业院校完成职业资格的培养的需要,同时因为完成了职业资格的培养而获得了相应的学历教育。也就需要企业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不再因为学历教育的好坏而作为判断技术人才是否能够胜任岗位需要的主要标准,而是注重技术人才所获取的职业证书的等级来判断其是否可以胜任岗位需要。
  2.5 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的学分银行制度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从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需要将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接,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人才快速持续成长,搭建人才成长桥梁。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上还存有重学历轻非学历观念,对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一旦错过学历教育將很难再次走入职业院校完成职业教育的机会,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职业教育中重学历轻非学历观念,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真正的回归于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上去,学生群体不再来自于传统的完成学历教育的学生,而更多的来自于企业岗位中的学员,他们即将参加工作,或者已经参与企业工作,又或者在企业工作中有很长的实践经验,因为理论学习的需要而回返职业教育学习的学生,职业院校应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各层次的培养计划,满足他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并实施学分银行制度。
  参考文献
  [1] 郑金华.基于产教融合“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10-11.
  [2] 梁晶.百万扩招下“五个对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61-64.
  [3] 宋建萍.独立学院通信信息类专业群产教融合“五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5):44-45.
其他文献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人们对供电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压开关柜是配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围绕10
瞿秋白的"文字革命"思想主要包括汉字批判、国语批判和"普通话"建设几个方面,通过"汉字批判"和"国语批判",瞿秋白为"现代普通话新中国文"的推行清理了理论地基,并细致展现了
目的: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探讨雪灵芝粗多糖(AKCP)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香菇多糖(LNT,0.25 mg/kg)组和AKCP-H(200 mg/k
摘 要:京津冀高等教育一体化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内生诉求。其先后经历了初步萌芽、自发合作、全面发展和快速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阶段,目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着体制性和结构性障碍和矛盾,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优化资源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系统梳理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的详细历程,搭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
现代组织日常管理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导致员工明明知道组织中存在问题也会像对待“皇帝的新装”一样知而不言,致使组织得不到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的是各样媒介的井喷式爆发。本文通过以当代大学生作为融媒时代下的分析对象,研究了融媒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的特点,分析被融媒体所冲击的社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巨菌草对七彩山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七彩山鸡150只,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巨菌草。对照组采用不添加巨菌草的基
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耗竭现象,是由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三个维度构成的心理状态。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成就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
近十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在规模结构、性别比例以及职称结构上较为突出。通过教育部统计数据结果分析发现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与其他教师差异较大,青年教师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