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综合考虑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用人需要以及高职类学生的发展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完善课程设计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定向班人才培养会展设计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不断发展,我国的会展业也加快了市场化与全球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当前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并不能满足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需要。
一、会展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生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如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生以及3 2、2 3考试招收的中专或职中生等。学生的底子普遍薄弱但具有个性,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基础较差,但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虽然会展设计教育提倡以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起步晚,会展相关学科建立不及时,仅有一些艺术类院校设置了此类专业。会展教育在大学当中开展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属于一种新型的专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原因,导致会展设计教育的理论相对薄弱,课程体系的构建也缺乏科学性,甚至不能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系统。而会展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一些课程依然停留在纯艺术设计思维框架下的“大展示设计”的阶段,导致课程的针对性较低,弱化了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上的针对性的缺失,导致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降低,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也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会展设计人才。
2.技术类课程缺乏
会展设计专业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展示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压缩,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课程的针对性不高。另外,课程教学的模式比较陈旧,缺乏具体的实践,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虽然学生在毕业前会有一段实习时间,但由于他们之前对真实的产业状况以及企业的需要并不了解,同時不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并不能在实习期间获得良好的技能和能力。而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最终导致学校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相脱离。因此,有必要对会展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并迅速做出调整,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下的“定向班”模式对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定向班”模式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会展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制定明确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会展设计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根据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发现优秀的会展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核心技能。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时,要以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会展业就业岗位的特点为指导,并将会展专题项目设计作为培养的中心内容,对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进行明确,增强其合理性与针对性。通过学校与企业支架的综合培养,让学生了解商品、消费者、展示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完整体系,深刻理解会展经济与会展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设计方法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对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科学的法阵理论作为指导,并兼顾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计划的针对性。对于“定向班”的学生,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注重参考企业的意见和需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成长以及企业发展的会展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根据已经制定的培养计划,对会展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完善。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真实项目的案例教学,并适当将企业的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融入到会展设计教学当中,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教学体系。而真实项目的实践与反馈的引入,有助于增强会展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之间形成互动,由学生到企业会展设计的真实环境当中去感受和实践,将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到企业的会展实践当中。同时,通过真实的实践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习到最前沿的设计技巧与设计方法。对“定向班”的学生的职业岗位进行细化,将艺术与技术和科学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树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将企业的先期规划和发展与会展人才的培养相结合,促进企业的人才储备战略与人才专业能力的提高。
3.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设计是学生进行会展设计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而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工作的流程并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会展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要注重项目与教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内容与知识的一致性,也可以通过项目的学习,对会展设计的课程知识做出有效补充。在教学中,要根据设计工作的任务流程进行教学,并根据项目的不同环节制定出不同的项目任务。通过对合作企业会展项目设计的分析,将会展设计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教学中。教师以项目为驱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会展设计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根据提出的项目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制作出解决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学生会展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定向班”学生的教师可以由学校教师、行业优秀人才以及企业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共同组成。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模式,优化“定向班”教师队伍的结构。传统的教学课程可以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担任。而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学校的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以及知识结构成就等问题,可以聘用行业的优秀设计师或是合作企业的优秀设计工作人员,来学校开展教学合作讲座,或担任专门的课程教学任务。聘用行业企业设计师、工艺师等进行授课,有助于将企业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带给学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减少或是消除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具体会展设计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学校的教师也需要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会展设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和学习当中,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定向班”模式下,需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等,全面提高会展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下社会工作环境中会展行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邱雪峰,余构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2]王亚盛.校企合作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4,(9).
校企合作定向班人才培养会展设计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不断发展,我国的会展业也加快了市场化与全球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当前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并不能满足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需要。
一、会展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生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如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生以及3 2、2 3考试招收的中专或职中生等。学生的底子普遍薄弱但具有个性,学生在理论方面的基础较差,但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虽然会展设计教育提倡以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起步晚,会展相关学科建立不及时,仅有一些艺术类院校设置了此类专业。会展教育在大学当中开展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属于一种新型的专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等原因,导致会展设计教育的理论相对薄弱,课程体系的构建也缺乏科学性,甚至不能形成有机统一的课程系统。而会展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一些课程依然停留在纯艺术设计思维框架下的“大展示设计”的阶段,导致课程的针对性较低,弱化了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上的针对性的缺失,导致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降低,没有明确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也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会展设计人才。
2.技术类课程缺乏
会展设计专业的课程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展示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压缩,很少有属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课程的针对性不高。另外,课程教学的模式比较陈旧,缺乏具体的实践,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虽然学生在毕业前会有一段实习时间,但由于他们之前对真实的产业状况以及企业的需要并不了解,同時不具备最新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并不能在实习期间获得良好的技能和能力。而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最终导致学校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相脱离。因此,有必要对会展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并迅速做出调整,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下的“定向班”模式对会展设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定向班”模式具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会展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制定明确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会展设计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根据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发现优秀的会展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核心技能。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时,要以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会展业就业岗位的特点为指导,并将会展专题项目设计作为培养的中心内容,对会展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进行明确,增强其合理性与针对性。通过学校与企业支架的综合培养,让学生了解商品、消费者、展示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完整体系,深刻理解会展经济与会展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设计方法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对会展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科学的法阵理论作为指导,并兼顾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计划的针对性。对于“定向班”的学生,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注重参考企业的意见和需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成长以及企业发展的会展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根据已经制定的培养计划,对会展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完善。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真实项目的案例教学,并适当将企业的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融入到会展设计教学当中,从而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教学体系。而真实项目的实践与反馈的引入,有助于增强会展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之间形成互动,由学生到企业会展设计的真实环境当中去感受和实践,将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到企业的会展实践当中。同时,通过真实的实践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习到最前沿的设计技巧与设计方法。对“定向班”的学生的职业岗位进行细化,将艺术与技术和科学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树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将企业的先期规划和发展与会展人才的培养相结合,促进企业的人才储备战略与人才专业能力的提高。
3.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项目设计是学生进行会展设计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而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适应工作的流程并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会展人才的培养当中,需要将项目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要注重项目与教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内容与知识的一致性,也可以通过项目的学习,对会展设计的课程知识做出有效补充。在教学中,要根据设计工作的任务流程进行教学,并根据项目的不同环节制定出不同的项目任务。通过对合作企业会展项目设计的分析,将会展设计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教学中。教师以项目为驱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会展设计的专业技能。同时,学生根据提出的项目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制作出解决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学生会展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定向班”学生的教师可以由学校教师、行业优秀人才以及企业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共同组成。通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模式,优化“定向班”教师队伍的结构。传统的教学课程可以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担任。而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学校的教师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以及知识结构成就等问题,可以聘用行业的优秀设计师或是合作企业的优秀设计工作人员,来学校开展教学合作讲座,或担任专门的课程教学任务。聘用行业企业设计师、工艺师等进行授课,有助于将企业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带给学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减少或是消除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具体会展设计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学校的教师也需要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会展设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实践和学习当中,提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定向班”模式下,需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等,全面提高会展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下社会工作环境中会展行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邱雪峰,余构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2]王亚盛.校企合作实施“三证书双导师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定向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