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迎来第二春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经济正在恢复元气。在数年令人失望的表现后,印度政府正重新发力,力图将年增长率提高至9%,恢复印度在2004至2008年间的水平。这绝非易事,可以说阻力重重,印度本身缺乏诸多维持快速增长的必要因素。
  尽管印度拥有杰出的大学和技术研究所,但基础教育异常薄弱。种姓制度和劳动法妨碍了高效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某些部落配额制度的影响渗透到了教育机构、政府就业甚至私人企业。此外,政府将宝贵的预算资金转移支付给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的最终结果是鼓励他们好逸恶劳,抬高了工资,也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诚然,政府规章已不再像1991年以前的“执照制度”时期那样束手束脚。但商业活动仍因为各种限制和效率低下的司法体系而大受掣肘,后两者加上复杂的价格补贴,滋生了各级政府的腐败。
  另外,印度的基础设施还无法满足一个现代经济体的需要,电力不足使停电成了家常便饭。港口效率低下,道路严重堵塞,交通一片混乱。
  尽管印度迫切地需要改革税收制度、支出政策和加强监管,但对于一个占据着广袤次大陆、拥有12亿人口的多党制联邦民主国家来说,政治变革举步维艰。当前政府是一个松散的多党联盟,国大党领导着政府,但在内阁和议会中都不占多数。联盟内斗和2014年国民选举的前景让改革立法的实施更加扑朔迷离。
  尽管有着诸多消极因素,但印度经济仍然多年保持着近9%的增长,即使现在也有每年近6%的增长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和印尼。
  印度经济成功的一大关键是大量受过技术教育的企业家,他们创办新公司、打造现代中产阶级,较高的个人储蓄率和坚挺的海外资本流入支撑了厂房建设和设备投资。印度各邦享有相当的政策自由裁量权,互相展开竞争吸引企业,取得快速经济增长。
  幸运的是,印度主权债务评级的降级威胁已促使政府重新制定和改变政策。政治变革的亮点是对新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的任命,总理辛格和国大党党首索尼娅·甘地通过这一选择向投资界和金融市场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位毕业于哈佛的大律师此前曾两次执掌财政部,他主张提振增长和采取亲市场经济的改革。
  另一个进步是以辛格为首的新内阁委员会将审查因监管问题和其他法律壁垒而被束之高阁的投资项目。打破这一僵局本身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向国内外投资者示好。
  在财政领域,从复杂的邦级间接税转向国民商品和服务税(一种增值税)将提高效率、增加政府收入。降低化石燃料补贴在政治上是困难的,但可以收到降低财政赤字和减少化石燃料产品滥用的双重效果。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也能直接促进增长,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流入。
  最后,把所有印度成年人纳入用指纹识别取代银行借记卡的宏大计划使资金更高效地分配给贫困村民和城市贫民。目前,已有3亿印度人做了指紋采集。
  所有这一切举措艰巨而伟大,面临着数不清的潜在障碍,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治上的。但我相信:印度正在再次崛起。数百万人将在未来几年摆脱贫困,日渐繁荣的印度中产阶级将进一步壮大。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独家授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