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623.2
人教社崔峦教授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练习,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材大多具有生动有趣、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特点,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还蕴含着许多语言训练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灵活处理教材,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快乐写话的欲望,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写话训练,则能达到读写有机结合、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目的。
一、精美插图,描一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赘述;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则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加上合理的想象尝试去描一描。
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看图学词识字,主要学习十二个描述秋天的词语。在下一课《秋天的图画》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教材中的一幅秋景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画面。孩子们创造性地用上了《识字1》学到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观察中巩固发展了语言。
再如,《美丽的小路》中,有一幅插图描绘了几个小动物忙着使小路恢复原状,课文并没有把这些小动物的活动一一描述出来,我指导孩子们用 “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叙述他们的活动,孩子们在描述中还用上了恰当的动词。
二、优美句段,仿一仿
语文课本中有的文本多处出现句式排列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或段落,列举量虽少,却是练习填补、仿写的范例和素材。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强,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说话写话训练。
如《柳树醒了》这首儿歌,采用拟人手法,寫出了柳树在春雷、春雨、春风等的呼唤下苏醒过来的状态,语言充满童趣,形式又活泼,适于让学生仿写。在学生熟读成诵后,我鼓励学生:我们也来当诗人好吗?想想春天里,柳树醒了,还有谁会对他说些或做些什么了,并出示句式: 柳树 , ,小柳树呀, 。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创作出的句子可有趣了:毛毛虫给柳树挠痒痒,挠着挠着,小柳树呀,笑了;小鸟给柳树打招呼了,说着说着,小柳书树呀,长高了;花儿跟柳树比美了,比着比着,小柳树呀,更美了;小朋友给柳树喝水了,咕咚咕咚,小柳树呀,喝得痛快极了……每一个儿童都可以成为诗人!儿童的创造力,我们永远不能低估!
三、精彩故事,续一续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有趣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续编故事的写话训练。
《坐井观天》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结尾处留有悬念,小鸟说:“朋友,是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我乘机激发孩子们的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有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想到:青蛙跳出井口,大开了眼界,看到天是那么大,地是那么广!有学生想象独特:青蛙看到池塘水被污染了,在地面上找不到自己的家,就又回到井底了。把青蛙的命运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人佩服!
再比如学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说一说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些什么呢,并把说到的写下来。这些写话练习都是从课文中自然生成的,既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同时,读、思、想、写能力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四、文本空白,补一补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是篇幅的限制,作者进行了略写。这里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内容,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让学生想、说、议、写,不但能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一次锻炼,还能使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略写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练笔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再现出来,使它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大家反对,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当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时,大家议论纷纷、叫苦连天。小动物是怎样“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小动物的神态,动作,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进行故事填补。孩子们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境,在故事创作中进一步感悟了中心,懂得要尊重别人。
五、阅读难点,挖一挖
低年级选编的课文,虽然通俗易懂,但有的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阅读的时候,抓住关键点,深入地挖一挖,说一说,写一写,既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表达,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如《丑小鸭》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在课文结尾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幸福的丑小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只丑小鸭,他没有忘记妈妈的关爱,他想给妈妈写封信!请大家帮丑小鸭完成这个任务。相机出示了一张漂亮的信签: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春天来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丑小鸭
有学生写道:“亲爱的妈妈:春天来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了!我还想对您说:谢谢您对我的关爱!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永不放弃,最终会成功的! ”我还想对善良的农夫说:谢谢你救了我!我相信:只有历经磨难,才能真正成长!”我还想对哥哥姐姐说:请你们以后不要欺负别人了。我相信:只要大家都献出自己的爱,我们一定能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丑小鸭曲折的经历,美好的结局,引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而此时教师巧妙地用一封充满温情的信,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既减缓了低年级孩子表达的坡度,又展示了孩子们多元化的思考,寄托了他们美好的愿望。一封匠心独具的信,成了这节课读写结合的亮点!
总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拓展教材,遵循读写一体的意识,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多阅读,巧安排,勤练习。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和文本产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让教材这个“例子”成为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桥梁,成为学生快乐说写的源泉!
人教社崔峦教授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练习,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材大多具有生动有趣、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特点,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还蕴含着许多语言训练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灵活处理教材,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快乐写话的欲望,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写话训练,则能达到读写有机结合、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目的。
一、精美插图,描一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赘述;有些插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则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加上合理的想象尝试去描一描。
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是看图学词识字,主要学习十二个描述秋天的词语。在下一课《秋天的图画》时,我先让孩子们观察教材中的一幅秋景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画面。孩子们创造性地用上了《识字1》学到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观察中巩固发展了语言。
再如,《美丽的小路》中,有一幅插图描绘了几个小动物忙着使小路恢复原状,课文并没有把这些小动物的活动一一描述出来,我指导孩子们用 “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叙述他们的活动,孩子们在描述中还用上了恰当的动词。
二、优美句段,仿一仿
语文课本中有的文本多处出现句式排列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或段落,列举量虽少,却是练习填补、仿写的范例和素材。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强,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说话写话训练。
如《柳树醒了》这首儿歌,采用拟人手法,寫出了柳树在春雷、春雨、春风等的呼唤下苏醒过来的状态,语言充满童趣,形式又活泼,适于让学生仿写。在学生熟读成诵后,我鼓励学生:我们也来当诗人好吗?想想春天里,柳树醒了,还有谁会对他说些或做些什么了,并出示句式: 柳树 , ,小柳树呀, 。孩子们兴趣盎然,他们创作出的句子可有趣了:毛毛虫给柳树挠痒痒,挠着挠着,小柳树呀,笑了;小鸟给柳树打招呼了,说着说着,小柳书树呀,长高了;花儿跟柳树比美了,比着比着,小柳树呀,更美了;小朋友给柳树喝水了,咕咚咕咚,小柳树呀,喝得痛快极了……每一个儿童都可以成为诗人!儿童的创造力,我们永远不能低估!
三、精彩故事,续一续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有趣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续编故事的写话训练。
《坐井观天》是一个很有趣的寓言故事,结尾处留有悬念,小鸟说:“朋友,是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我乘机激发孩子们的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有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想到:青蛙跳出井口,大开了眼界,看到天是那么大,地是那么广!有学生想象独特:青蛙看到池塘水被污染了,在地面上找不到自己的家,就又回到井底了。把青蛙的命运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人佩服!
再比如学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说一说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他们会画些什么呢,并把说到的写下来。这些写话练习都是从课文中自然生成的,既补充了课文的内容,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同时,读、思、想、写能力得到了和谐的发展。
四、文本空白,补一补
课文中有许多内容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或是篇幅的限制,作者进行了略写。这里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内容,如果能充分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让学生想、说、议、写,不但能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一次锻炼,还能使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略写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练笔的形式把这些“空白”补充再现出来,使它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大家反对,而小猴子却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当猫头鹰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时,大家议论纷纷、叫苦连天。小动物是怎样“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象小动物的神态,动作,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进行故事填补。孩子们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境,在故事创作中进一步感悟了中心,懂得要尊重别人。
五、阅读难点,挖一挖
低年级选编的课文,虽然通俗易懂,但有的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在阅读的时候,抓住关键点,深入地挖一挖,说一说,写一写,既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表达,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如《丑小鸭》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在课文结尾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幸福的丑小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只丑小鸭,他没有忘记妈妈的关爱,他想给妈妈写封信!请大家帮丑小鸭完成这个任务。相机出示了一张漂亮的信签: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春天来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丑小鸭
有学生写道:“亲爱的妈妈:春天来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了!我还想对您说:谢谢您对我的关爱!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想,永不放弃,最终会成功的! ”我还想对善良的农夫说:谢谢你救了我!我相信:只有历经磨难,才能真正成长!”我还想对哥哥姐姐说:请你们以后不要欺负别人了。我相信:只要大家都献出自己的爱,我们一定能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丑小鸭曲折的经历,美好的结局,引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而此时教师巧妙地用一封充满温情的信,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既减缓了低年级孩子表达的坡度,又展示了孩子们多元化的思考,寄托了他们美好的愿望。一封匠心独具的信,成了这节课读写结合的亮点!
总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做有心人,认真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积极拓展教材,遵循读写一体的意识,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多阅读,巧安排,勤练习。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和文本产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让教材这个“例子”成为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桥梁,成为学生快乐说写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