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时间制备新鲜冰冻血浆中各种凝血因子含量研究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不同温度、时间制备的新鲜血浆进行检测,观察FⅤ、FⅦ、FⅧ、FⅨ、FⅩ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发挥对临床血浆输注或制备冷沉淀选择原料血浆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6℃、15℃左右和室温各制备20份血浆,每一试管留取5ml,同一温度、不同时间来源于同一份血浆,分别于6h、8h、10h、14h、18h速冻标本,并在72h内将速冻成固体的血浆与37℃水温解冻后立即运用血凝法检测各凝血因子活性。结果 2℃~6℃环境中保存的血浆在6h、8h、10h、14h、18h内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的降低不是太明显,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FⅤ、FⅧ因子活性在6~10h也在正常范围,但在14~18h时出现低于正常值的现象。15℃左右和室温保存的血液在6~10h制备FFP中的Fib、FⅦ、FⅨ、FⅩ因子活性下降速度不明显,FⅤ、FⅧ因子随着温度升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速度明显,8~10h与6h相比,所有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的血液保存在2℃~6℃环境中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优于15℃、室温情况下保存血液制备的FFP,建议血站成分科制备冷沉淀原料血浆时,最好用2℃~6℃冷藏环境6~10h内和15℃、室温环境下8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
其他文献
针对研究生培养管理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与质量的关系。管理队伍除应具备基本管理能力外,还应树立育人为本理念、质量第一观念,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
在学习者自主模式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实现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自主性,教师需从观念、能力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角色的深层次转换。
在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原因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从集群内的企业层次、区域集群层次、区域层次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多维系统模型.
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才刚刚起步.加入WTO后,将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将面临着许多严重挑战.着重论述加入WTO给
客观归责理论的故乡是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经由卡尔·拉伦茨引入法学领域,霍尼格最早提出客观归责概念,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罗克辛、雅克布斯为代表提出的客观归责才是真正意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机遇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短缺资源。而企业自身知识资源的有限性使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企业的高级形态——知识联盟型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