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远谋近,逸而有终顾拥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资源包括图书、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网络及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重要事件等。拓展教学目标的构成条件,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资源
  利用资源组织教学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改下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资源的形式有很多,利用的方式极具多样化,然而,任何形式的资源运用都需要紧密围绕一个主题,即历史教材,以及教材中需要教学的内容。其主旨在于,一方面通过资源利用优化知识产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吸收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对教材中已有资源的提升和转化,善于捕捉生成资源,同时拓展多元资源,舍远谋近,逸而有终,实现拓展性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对教材中已有资源进行利用提升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历史事件是单调的,而历史课则是沉闷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我们常说“孤独”的课堂主要就是因为忽视了情感沟通,而在历史内容中,更多的人与事件是距离高中生很遥远的片段,如果教师始终只是做知识的传递者,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而实施教学,那么学生注定终将是游离于生命本质之外的执行任务的“被控制者”。因此,教师要更注重对历史教材中已有资源的提升和利用,将高中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等作为知识的介入点,引导他们以自己喜欢并接受的形式透过历史主动探寻知识。如当讲到“虎门销烟”事件时,林则徐大义凛然的精神让学生们感到了敬畏,但当笔者讲到林则徐与其女婿沈葆桢“改诗”的典故时,学生们被深深打动了。这位英雄人物原来有着如此宏阔的胸襟,“从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到“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必”与“况”的一字之差,表露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深意,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林则徐对祖国之爱、对民族之爱,用一腔热血和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最深刻的诠释。如此实现了教材中已有资源的提升和利用。
  二、捕捉生成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最强调的就是让课堂呈现出开放性、主体性特征,开放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心灵的开放和思维的活跃。激活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课程中那些不可预知的资源为学生生成一个个鲜活的亮点,借此点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对知识产生种种思考,并在思考中赋予知识崭新意义。
  如在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当学生们在视频中看到明太祖用坚强的意志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时,并没有笔者预期的热血沸腾和心生敬畏,而是在观看的同时表露出了不赞同的态度,他们认为用这种方法太过迂腐。这就暴露了学生在对待历史时太过于主观与片面的缺陷,同时也说明了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这恰恰是学生思维的活跃点。借助这个“点”,生成非预设性教学资源,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笔者立刻组织学生们围绕“封建社会集权制”这个话题进行了现场辩论,提醒学生可以以当时历史特定的背景对人物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见解。很快学生们就投入到了激烈的辩论中,有的提出了明太祖如果不死,就应该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进一步反腐、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等;有的学生认为,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对权力的追求已经达到极致,只有鲜血和死亡才能够将他从这种状态中唤醒,如同杨继盛,用死谏消除不合理制度。在争辩中,或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开始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同时,在学习中他们也展现出了最真实的自我。
  三、拓展多元资源,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意识
  历史不但是让学生了解的过去,更是让学生在了解过去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因此,历史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历史观点,积累历史经验,继而以史为鉴,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采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对学生施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机会,使高中生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如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笔者以学生们生活的家乡为背景,为他们创设了生活化的历史情境:一是从几十年前家乡遍地坟墓和到如今殡仪馆内的骨灰纪念堂、生态公墓的对比;二是一组数据对比:某渔民如果想建一个坟墓就要动用上万元,但如果将骨灰存在于殡仪馆只需要花费2500元左右,那么到底哪个更划算?随即提出问题:从对比中,同学们是否想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土地资源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如此,实现了将生活转化为知识,进而将知识上升到实践理论的一个过程。这种取材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更贴近生活,更能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点滴均与历史有关,引发学生在关注历史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以史为鉴。
  总之,任何教育形式都不能够脱离教学资源的辅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始终将资源利用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应情而变,应生而动,通过历史教学与资源利用的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不是别的,是生活法,是实现生活教育之法。”他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去学,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在一起。就一个问题来说,如果老师仅仅是教给学生现成的方法,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只是照本宣读,长久以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培养。教育者要教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自己思考去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这恰巧跟老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异曲同工
摘 要: 儿童文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由于儿童文学具有“两个侧重”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既要体现理论性,又要具有运用转化性,以适应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需要,努力提高小学、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的素养。  关键词: 素养 儿童文学 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再一次被业界“发现”和“强调
摘 要: 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是高中学生的鲜明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是个体对外界的教育引导采取的负向心理活动。  关键词: 逆心理 自发性 闪光点  一、高中学生的叛逆性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随欲性。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不考虑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想干就干,随心所
在江苏高考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占分为18分左右,占总分的11%左右,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根据对历年的江苏高考卷的研究,笔者发现高考出卷人大多将目光集中在人物传记类的古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人物传记不断强化,使得学生甚至有了“文言文就是人物传记”这种错误的观念,可见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太过单一。其实如果仔细翻一翻近6年的江苏高考卷,就会发现现在的趋势已经有所变化,出卷人的目光开始从单一的人
古人云:“七岁看一生。”可见,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了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将来能立足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少年儿童的心理世界是极其广阔的,辅导员作为这广阔世界的耕耘者,不仅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更要关怀队员的精神世界,关怀队员精神生活的质量和精神的成长与发展,成为队员的精神关怀者。  一、点燃心灵的激情(加强学习心理指导)。学习是
摘 要: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其说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懂得说理的思路与方法,才能将议论文的论点阐述清晰,对论据分析得当,让作文充满说服力而不是泛泛而谈。本文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实践方法,在具体示例探讨中对提升说理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期望为高三学生议论文水平进步与写作素养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议论文 说理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议论文这一类型的作文往往不知
摘 要: 北京在新城市功能定位、产业调整的前提下,对制造业人才、特别是高职层次的制造人才的需求提出新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的亮点,结合首都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从入学、新业、新专业开发、合作办学等方面提出机电类专业的改革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机电类专业 专业调整 人才培养  1.研究背景  2014年以来,北京着力部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落实习近平在北京考察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课采用“一包一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以教师为主导、幼师生为主体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建构钢琴知识与技能,搭建各种展示自我平台,构建注重学习过程的三维学习评价体系,激发幼师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全面提高钢琴技术水平。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 数码钢琴课 一包一表 任务驱动 三维学习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生活经验少,语言组织能力弱,在教学中如何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话目标,指导学生写好话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话“四步常态法”。  一、重视词句积累,打好写话基础  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
摘 要: 体现教育个性,彰显教师艺术与智慧,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广泛关注的课题。如何通过新时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寻找属于教师自己的教育个性,提高教学质量,更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深思。  关键词: 中职机电 多媒体 课堂教学  严格来说,教学资源是构成有效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力量就是从教师与资源结合这一“活的源泉”中流露出来的。对于这一结论,很多专家学者予以支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