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紫外成像的电晕放电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电工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am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紫外成像仪对电晕放电进行检测时,由于放电量、检测距离和试验仪器设置等因素均会对局部放电位置的快速定位产生影响,因此在试验室中模拟电晕放电,研究检测距离、增益设置与局部放电量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增益设置为140,可在较宽检测距离范围内测得更多“有效”光子平均数;电压较低时,可适当增加观测距离或适当增加试验电压值;电压较高时,在安全距离允许范围内检测距离越近越好。
其他文献
介绍了配电网低压运维现状,阐述了基于物联网的低压台区多功能监测装置的构架及原理,设计相应的应用系统,最后结合实践效果进行分析。
为了对滇中引水工程水资源进行科学调度和合理配置,开展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降水时空分布研究。基于受水区内8个雨量站的60 a降水数据,采用云模型、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协同克里金插值法探究受水区降水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8月,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少;夏季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且8月份稳定性最差,冬季降水量小但降水均匀。年际降水量以9.92 mm/(10 a)减少,年降水量存在突变性和周期性波动,突变点集中在1982—1992年,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经历了3个周期
山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提出山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难点与建设策略研究。当前,山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山区网络覆盖率低,建立配电通信网难度大;山区配电网架薄弱且存在缺陷,成为山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障碍;山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落后,难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野外环境较差,导致山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施工困难。针对以上建设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策略,以此完成山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难点与建设策略。
主要介绍了溧阳抽水蓄能电站AGC全厂斜率模式,并阐述了全厂斜率模式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优化策略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