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应用研讨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林木管理中,病虫害是一种危害性相对较大的自然灾害,林木病虫害不仅会导致林木自身的生态功能丧失,对其观赏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其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树干注药方式具有绿色无污染、安全高效的特点,非常适用于风景名胜区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树干注药方式的优缺点,并探究其具体操作流程和技术应用要点,旨在为相关单位开展林木防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树干注药;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
  1  前言
  林木病虫害的威胁性巨大,会导致大量的珍贵林木资源遭受严重损失,为避免这一问题,相关单位及部门一直探究林木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在风景名胜区内,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不仅要提高药效,而且还应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因此传统的化学防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实际现状。而树干注药技术的出现,促使林木保护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
  2  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优缺点分析
  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原理是以林木自身的疏导组织为主,将药液疏导至作用部位,从而有效杀灭病虫,由于其具有环境保护、使用安全以及经济有效的特点而在各大风景名胜区林木保护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既存在优点,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首先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的优点在于注重环境保护,因为树干注药采用的药液疏导方式是依靠树体的蒸腾作用,将药液直接注入树体中,最后实现自然分解。与传统的化学药剂相比,其不会散落于空气中,对土壤和水体基本不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树干注药的工作条件相对优越,操作人员不会接触药物,对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另外树干注药受天气影响较小,在任何气候环境下都有较为稳定的实效性,极大的弥补了传统施药方法存在的不足[1]。
  其次树干注药的缺点是开展注药工作时,需要在树体上进行开孔,对树体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很容易出现伤害部位的病菌入侵。除此之外,在施药过程中林木保护人员需要在每株需要防治的树体上注药,工作量较大,费时费力。
  3  树干注药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要点
  3.1  操作流程
  以泰山风景名胜区林木病虫害防治为例,开展树干注药防治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三步。第一步钻孔打眼,相关操作人员应先对需防治的树木树干的基部进行打孔,一般可以采用背负式打孔注药机,以便于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第二步是实施注射施药工作,即是将配兑合理的病蟲害防治药液装入到高压树干注射机设备中,然后再将药液注入到树干上的孔眼之内,促使树体能够有效输导药液至作用部位;第三步,操作人员要进行树干孔眼封闭,这一过程需要采用泥巴或者其他粘性物质,在树干注药后及时封闭孔眼,以防止药液流出和气味散逸,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2]。
  3.2  应用技术要点
  开展树干注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需要充分把握相应的技术要点,从而保障技术开展的有效性。其具体要点有以下几点:
  合理控制树干的钻孔位置以及方式。针对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林木,操作人员通常要在距离地面1左右的位置上进行开孔,并保障孔口略微向上倾斜,应与水平夹角保持15°~45°。同时根据树径的增大,如需在树干钻2孔以上者,必须要确保孔与孔之间分布错开,不得位于同一面或者水平线上。
  科学把握树干孔眼的大小以及深度。操作人员在钻孔时应当保障孔眼的直径在0.6~1.2cm之间,可根据树干的具体直径而确定。一般深度在2~3cm适宜,可按照树龄和树种确定。如树龄较小、树干直径小,需要孔眼小而浅,对于树龄大、直径大的树干应大而深。
  结合树干的实际情况明确树干注孔数量和注药量。对树干注孔数量的控制要根据树径确定,以泰山风景区内的成片林木为例,其注孔数量确定标准如下有树径小于10cm,则不适宜进行注孔;对树径为10~15cm可注孔1个;15~25cm树径注孔2个;25~35cm树径注孔3个;35cm以上钻4~5个孔。对于注药量的确定应按照树体的大小、虫口密度以及药剂纯度而确定。正常情况下,10cm树径采用1~2ml原药并稀释10%~20%的浓度进行注射。
  药剂选择和注药适期要点。对林木病虫害防治药剂的选择尽可能采用内吸剂,从而有利于在树体内进行传导,可以减少药剂对植物的伤害。并且保障药剂呈中性或者酸性,严禁使用碱性药剂,其会导致树体木质部传导功能受损。与当前我国比较常用的杀虫药剂相比,防治效果更好。对注药适期的确定要依据不同的防治药剂,对于食叶性害虫的防治应在孵化到幼虫3龄期,即是蚜虫、螨虫等大发生之前进行注药防治。对于蚧壳虫一类害虫的防治,需要在其孵化到初见若虫时进行注药,对天牛等应当在幼虫初龄和成虫羽化盛期阶段进行注药防治。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林木病虫害的防治,采用树干注药技术具有诸多优点,防治效果较为良好。操作人员要开展注药技术时,应当严格遵循钻孔、注药和封孔等流程,充分把握技术应用要点,从而提高林木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素芳,王振亮,李开森,等.树干注药后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的传导分布及消长动态[J].中国森林病虫,2019,38(3):15-19,24.
  [2] 杨鼎超,郝菲菲,张扬,等.树干注药对马尾松针叶几种生理指标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8,38(1):27-32.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性传播疾病,在无标度网络上建立多仓室的SIRS流行病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证明了该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并且当网络规模无穷大时,得出疾病在流行过程中不具有流行
摘要:我国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而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不仅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加强,传统林业的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通过林业科技的推广,让生态林业建设这条路走得更顺。虽然当前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林业科技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影响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应当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生态林业建设;作用  1 生态林业
目的:对成人慢性失眠的中医证治规律进行初探,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18例成人慢性失眠患者的症状、证素、药物进行频率分析,对药物、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进行系统
简述了生物传感器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对其发展前景及市场化作了预测及展望。生物传感器与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因其测量特性好、易操作、设备简单、测量快速准确、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发酵工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临床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在市场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摘要:园林绿化是构建优质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重视园林绿化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居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化、城市花园化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所以,我国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将城市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化建设放在城市发展纲领中,进一步宣传环保理念,明文规定城市绿化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规划好城
开发用于轿车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电控单元(TCU)的总线系统,应用网络分析工具CANoe搭建系统CAN网络节点的仿真平台。对网络的拓扑结构、应用层数据定义及总线波特率进行了仿
摘要:在我国大力开展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后,不仅让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证,还极大地改善了林区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如今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高度重视,并意识到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建生态文明、打造生态文明综合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今后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提升林业生态环保意识,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加强治理与保护,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进而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进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