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文化价值引领力。高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积极构建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打造校园文化育人平台,创新校园文化叙事的语境和内容表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浸润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其他文献
红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将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教育主体供给与教育对象需求的高位对接、坚持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的双向提升,通过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红色文化教学体系,融入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营造红色文化教育生态,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红色文化育人载体。
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基质的民族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在内涵上辩证统一。文章试图解析民族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的内在逻辑,并就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共进提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发展阶段,对于正阔步行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的徐州而言,做到学史增信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三主”工作思路不动摇,在取得辉煌历史成就的基础上,以强烈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然而,囿于革命文化和文化网络传播的特质,革命文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面临着革命文化网络传播主体权威被削弱、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受挑战、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受众个性化凸显和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遭遇商业化侵蚀四个方面的困境。通过进一步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创新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