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德“气候外交”拼巴黎大会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日至3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展开他对中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他在重庆参观中法唐家坨污水处理厂,在北京不仅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并发表共同声明、出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法中经济与气候峰会,还参观了天坛、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成员共进早餐“玩”自拍。
  据法国媒体报道,奥朗德这一次访华是法国总统历次出访中最重要的一次。在此次被称为“气候外交”的访华行程中,奥朗德的重点就是寻求中国支持将在年底举行的气候大会,因为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
  重庆北京两地主谈绿色经济
  与其他外国领导人访华不同,奥朗德此次访华第一站选择的是中国西南城市城市,因为在那里,他要考察中国推动环保技术发展的实例。
  11月2日上午7点半奥朗德乘专机抵达重庆后,即在市长黄奇帆的陪同下参观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厂。该项目由重庆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合作开发,自2009年运营起,这家处理厂就开始为周边约100万居民处理污水。
  在北京一天半的行程中,奥朗德的访问也与绿色经济相关。在距离巴黎气候大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和奥朗德11月2日晚在北京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在声明中支持各国以5年为限盘点一次气候行动,以确保实现将地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声明中,两国元首将气候变化描述为“人类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双方强调应确保将于11月30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富有雄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巴黎协议,以公平为基础并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
  11月3日上午,李克强同奥朗德共同出席中法气候与绿色经济论坛闭幕式。李克强在致辞中表示,“今年6月我访法期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有关方面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方愿同法方密切配合,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基础上,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
  “中国的支持十分关键”
  11月3日下午,奥朗德在他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之际,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告诉众多中法媒体记者,虽然他在此次访华中没有签订经贸方面的协议,但在绿色发展上得到了重大的收获——巴黎气候大会得到了中国的支持,气候问题得到了两国领导的共同认识,并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一声明的重要性在于它超越了两国原本已向联合国提交的减排方案,并加入了保证把气候升温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内的定期审议内容。此外,这份声明有望成为气候大会上两国达成最终协议的基础。
  他说,“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这将决定未来世界的和平,我和习近平主席共同希望法中两国可以共同履行筹备气候变化大会的责任。中国的支持非常关键。”
  在新闻发布会上,奥朗德阐述了为何“中国的支持非常关键”?
  第一,中国是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这对其它新兴国家的影响力巨大,当中国履行责任的时候,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其它国家会更愿意参加到巴黎气候大会上来。奥朗德说,“2009哥本哈根会议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不愿意参与到减排的目标中来,希望中国能说服他们达成共识。”
  第二,是在融资与技术方面,奥朗德希望中法两国能起到表率作用,他说,“我们扩大了绿色气候基金大的参与力度,争取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希望中国能帮助我们。”
  事实上,在今年9月25日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官方文件里明确全国碳市场的时间表。中国还宣布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这将有助于2015年在巴黎达成一项普遍的、有实际意义的协议,进一步显示出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在迈向低碳未来过程中所拥有的共同愿望和严肃态度,在世界范围内显示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并起到了示范作用。
  同时,奥朗德还希望能在绿色发展领域与中国更多地展开合作,鼓励中资流向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的项目,而法国也不吝啬向中国提供先进技术。
  巴黎大会要保住2摄氏度
  巴黎气候大会对法国来说意义重大。在今年5月,法国外交与国际发展部长洛朗·法比尤斯先生就专程来到中国介绍此次大会的主要目标。他说,“这次会议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类的共同未来。”
  法比尤斯强调,与会的19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一份控温普遍协议,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是巴黎大会的主要目标。他说,自1990年起,政府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GIEC)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又一份无可争议的诊断报告,专家认为,人类现在经历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气候变化期,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频繁、病毒疫情爆发,而众所周知的是,这一切源于人类的活动。如果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话,人类将在20年内耗尽我们的“碳预算”,完全不可控制和不可逆地使全球升温4至5度。
  保住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是欧盟率先提出来的观点,即相对于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气温,如果超过了这个阈值,将会带来物种灭绝风险增加、人口贫困化、洪灾风暴危险多发、人类健康受损、地表水与地下水减少等危险。
  为了能在年底的大会中达成这个目标,法国正在督促各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报告”,即各国的减排计划。
  据法国环境与能源部长罗亚尔透露,参加今年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大多数国家已经提交具体的减排,控制气温升高措施。科学家们根据提交数据计算,预计气温升高会限制在2.5摄氏度到2.7摄氏度之间。罗亚尔认为这为达成协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到目前为止,与会的195个国家中已经有87%,就是145个国家提交了减排方案,其中包括污染大国中国、美国、欧盟、印度和俄罗斯。
  现在,巴黎气候大会进入冲刺阶段,法国国内也在为大会做准备。在会议场地方面,自从巴黎布尔歇机场被宣布为会议举行场地后,有3000多人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并将于11月28日,即大会开幕前两天被交付给联合国。
  (文中小资料)
  什么是“巴黎气候大会”?
  在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上(COP19),法国被正式指定为2015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的主办国(2015巴黎气候大会),这将成为在法国举办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
  在此背景下法国将面对双重挑战:作为东道国,法国将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在两周内要以最佳条件接待最佳代表和观察员;作为主持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法国要在气候谈判各缔约方之间起协调作用,以建立气候信任,缩短各方观点距离,使一项协议得以一致通过。
  巴黎气候大会将于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勒布尔格博览中心召开,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约国以及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科学集团将出席会议。
其他文献
在潮州的风中呼吸  潮州,一听这个名字,就想着应该是海边的城市。也许,在历史上还曾经被潮水所席卷,但依然迎潮而立,并因此而得名。  当然,这只是我顾名思义的猜测。顾名思义,就是我们面对世界的原始态度。  但是,潮州之名后来令我极为吃惊,它的山和水不叫潮山、潮江,而叫韩山、韩江。为什么以“韩”命名?恕我孤陋寡闻,我那时竟然完全不知道。  我说的“那时”是十几年前读大学时,我去潮州附近的凤凰山做文化考
初次接触OM  两年前,我走进汉开书院,第一次接触到了OM(头脑奥林匹克的英文缩写),立刻就被这个神秘的赛事吸引住了,奇異的服装、多样的道具、奇特的赛题……无一不散发着它的神秘感。在孙晓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校组建了小学部史上第一个参赛队,我有幸成为校OM社团的社长。老师和我们对赛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创作,对《古典……达芬奇的工作室》这个题目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无论是在材料选择上,还是在道具制作上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指导全市体育系统做好党建工作、开创体育惠民新局面的核心和重点。  结合体育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全市体育工作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贯彻全会精神。  第一要“立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伟大事业,都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
春末夏初时的清晨,我徜徉在楼下的花园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品味着大自然馈赠的清丽。无意间,那盛开了满树洁白的槐花映入了我的眼帘,使我不禁想起远在故乡的姥姥。淡淡清香,牵引着我的思绪飘向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儿时的记忆里,姥姥是最常陪伴我的人。姥姥家住乡下,远离闹市的喧嚣,这里有着乡下独有的静谧。夏日清晨,我会随姥姥来到房屋旁边的菜园,待姥姥浇水、除草,侍弄完菜地的农活,她就会拿一把蒲扇,躺在藤
绿豆这个物种,不枝不蔓,巴掌大的绿色叶子,细长的绿色豆荚,小巧的绿色豆粒,留给人们的印象就一个字:绿。就连绿豆花也是黄绿色,那种淡淡的“黄”,给人感觉只要再稍稍一用力,就能过渡到绿。  古人叫绿豆为菉豆,在食用上有许多经验之谈。宋代人最会吃绿豆,像绿豆芽、绿豆粉、冰镇绿豆等,早在宋代就已被开发出来,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等,都曾记载过绿豆的吃法。宋人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
林教授是我们大学时的网红老师。他学识渊博,知天文、懂地理,简直就是一部奔跑的活字典。最关键的是他潜心钻研心理学多年,深谙各类人群的内心世界。据说,在课堂上,他不但能让同学们在捧腹中快速领会知识要点;在课后,他化身精神导师,又让同学们在希望中重拾对生活的热情。跟他聊过的学生无不豁然开朗,信心倍增。  教授姓“林”,意为“树木成片”,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大树先生”。为了让更多同学近距离接触教授,感受教
现代通讯手段的便捷使人没有“藏身”之处。在这个小小“地球村”中,谁能不接打电话?电话是日常生活人们所必须的,电话礼仪越来越显得重要。  接听电话要及时,接电话时,要合乎礼仪,举止要文明。“您好”,“谢谢”,“请”,“麻烦”,“劳驾”、“再见”之类的谦词一定要用。不要在他人的休息时间之内打电话。通话时间以短为佳,宁短勿长。摒弃“煲电话粥”,通话内容要简明扼要,长话短说,直言主题,力戒讲空话,说废话,
古代诗人在抒发离情别绪时常常提到杨柳,并以折柳相赠,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根据杨柳的形态特征,取其象征意义。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依依”,形容柳枝柔弱,缠绵低垂,借以形容留恋,依依不舍。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人们常说柳叶像离别人的愁苦眉目,还有那柳丝更像离别人的愁苦心肠,最能表达分别时的伤心。  唐代诗人刘禹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以《数据编码》单元为例,针对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来谈一谈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原则和方法。  ● 项目选取既要贴近生活,又要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选定的项目要基于现实生活,贴近学生
最近一对访问学者夫妇在国外访学期间让孩子参加在线课程,按照在线课程的重点和知识点学习,回国后发现孩子的考试成绩差了很多。访问学者夫妇原指望通过优质的、经名师设计的在线课堂来进行学习,没想到还是不如真实课堂。这个故事及其争议让我想起另外两个故事。  公元1108年前后,中国的第一次艺术高考在北宋的宣和画院进行,当朝皇帝第一艺术教师宋徽宗赵佶不但亲自出题,还改卷面试,并将亲自授大课。这样一来,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