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学要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前提,全面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文章以融入教学趣味性,结合互动性教学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兼顾互动与趣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互动性教学
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学科的初始时期,也是学生打好语文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这个阶段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能力不强,身心、智力发展不成熟等诸多原因,导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上拥有绝对的主导权,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略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教师实施趣味性教学时,有趣的内容与形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探索,活跃课堂氛围。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用情境模拟、文字游戏或小组学习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些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学生的热情得到激发,参与度很高。另外,在趣味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以各种设问、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而学生的疑问也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总之,趣味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培养目标的问题,趣味性教学非常强调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在愉悦的氛围中求发展,不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在影响小学生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趣味性的应用更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方面坚持了以愉悦为核心,于是达成高效的目标。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操作支撑点以及始终贯彻形成主线。
(二)互动性教学
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沟通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共同解决知识难题。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集体献策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就是要求教师结合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先组织学生共同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将学生的观念加以综合,便于找到最佳答案。另一种是情景再现式,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有各自的学习任务,在竞争的激励下,学生通过参与、交流、总结,深化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最终得到最佳答案。
总之,在互动性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得到重视,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的弊端逐渐改进,还原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教学质量。另外,互动性过程中更强调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语文真正回归到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和综合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加快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生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而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课堂上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的融合也将更为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才能彻底摒弃传统的结合教材讲解知识的落后模式,才能在交流、互动中形成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通過网上查阅资料进行预习,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对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充分的预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相同的预习内容,学生可以私下单独地完成自身的预习工作,掌握更多的文章内容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比如在学习《丰碑》一课之前,由于小学生对于过去革命战争时代的背景了解非常少,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旨大意不了解,那么学生就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点分配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加强生本互动,回校后对找取的资料进行整合,实现生生互动,确保在预习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通过引入录像再现内容情境,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比较抽象的初始发展阶段,具体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很多学生都只对课文文字语言有简单的理解,而语言文字转换成为抽象的事物时就会缺乏对表象的认识,这就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记忆,学习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能在趣味互动性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视频录像来增强趣味,丰富互动形式,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深入学习才能达到目标。比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诗中表达的是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依依惜别感情,但由于小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不深,感性材料不够丰富,难以激发深刻的体会,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趣味性互动就可以借助视频录像来完成,如利用互联网找到一些关于这首诗场景的画面,让学生在人物表演与《送别》古乐歌曲的演绎中感受这种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浮现相应的画面,实现与文本的深入互动,更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三)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印象,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角色扮演法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确保学生与文本角色之间有更多亲密的互动和接触,并且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角色演绎大幅度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于扮演的角色也有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学习《狐狸和乌鸦》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角色的对话中以亲身参与的方式直接感受到与文本的互动,即扮演狐狸的学生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让扮演乌鸦的学生笑出来,张开嘴,“乌鸦”张开嘴后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丰富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角色之间的对话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坚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趣味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积极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朱莹.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97.
[2]李淑英.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6(21):60-61.
[3]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03):32.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互动性教学
小学是学生系统性学习语文学科的初始时期,也是学生打好语文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这个阶段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能力不强,身心、智力发展不成熟等诸多原因,导致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外,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上拥有绝对的主导权,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略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
(一)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开展趣味性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教师实施趣味性教学时,有趣的内容与形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探索,活跃课堂氛围。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用情境模拟、文字游戏或小组学习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些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学生的热情得到激发,参与度很高。另外,在趣味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以各种设问、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而学生的疑问也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总之,趣味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培养目标的问题,趣味性教学非常强调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在愉悦的氛围中求发展,不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在影响小学生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上,趣味性的应用更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在处理教育中知、情、意方面坚持了以愉悦为核心,于是达成高效的目标。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操作支撑点以及始终贯彻形成主线。
(二)互动性教学
小学语文的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沟通与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共同解决知识难题。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集体献策法,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就是要求教师结合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先组织学生共同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将学生的观念加以综合,便于找到最佳答案。另一种是情景再现式,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有各自的学习任务,在竞争的激励下,学生通过参与、交流、总结,深化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最终得到最佳答案。
总之,在互动性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得到重视,很好地将传统教学的弊端逐渐改进,还原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教学质量。另外,互动性过程中更强调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语文真正回归到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和综合学习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与互动性结合的契合点
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加快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具备的生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而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课堂上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的融合也将更为深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才能彻底摒弃传统的结合教材讲解知识的落后模式,才能在交流、互动中形成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的实践
(一)通過网上查阅资料进行预习,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对将要学习的文章进行充分的预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相同的预习内容,学生可以私下单独地完成自身的预习工作,掌握更多的文章内容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比如在学习《丰碑》一课之前,由于小学生对于过去革命战争时代的背景了解非常少,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旨大意不了解,那么学生就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点分配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加强生本互动,回校后对找取的资料进行整合,实现生生互动,确保在预习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通过引入录像再现内容情境,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比较抽象的初始发展阶段,具体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很多学生都只对课文文字语言有简单的理解,而语言文字转换成为抽象的事物时就会缺乏对表象的认识,这就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记忆,学习效果也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能在趣味互动性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视频录像来增强趣味,丰富互动形式,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深入学习才能达到目标。比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时,诗中表达的是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依依惜别感情,但由于小学生对于离别的感受不深,感性材料不够丰富,难以激发深刻的体会,所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趣味性互动就可以借助视频录像来完成,如利用互联网找到一些关于这首诗场景的画面,让学生在人物表演与《送别》古乐歌曲的演绎中感受这种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浮现相应的画面,实现与文本的深入互动,更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三)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印象,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角色扮演法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确保学生与文本角色之间有更多亲密的互动和接触,并且学生的亲身参与和角色演绎大幅度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于扮演的角色也有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学习《狐狸和乌鸦》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角色的对话中以亲身参与的方式直接感受到与文本的互动,即扮演狐狸的学生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让扮演乌鸦的学生笑出来,张开嘴,“乌鸦”张开嘴后学生就完成了任务。学生以这样的方式丰富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角色之间的对话方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式,坚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趣味性教学、互动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积极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并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莹.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97.
[2]李淑英.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6(21):60-61.
[3]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