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业务流程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相关性入手,提到效能监察与企业业务流程是监察与被监察的关系,对流程效能监察内容之一的业务流程符合性进行探讨。首先,阐释了业务流程符合性的内容、监察依据、检查方法等,接下来,以Z公司某方面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通过效能监察实施,发现业务流程中没有遵循流程管理制度的环节,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监察建议,促进业务流程符合性的提升,进而提高制度执行力。
关键词:业务流程;符合性;效能监察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2
一、对业务流程的认识
流程管理,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或企业流程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最早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一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业务流程中每一要素可能都有关系。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战略愿景,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因此,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里都存在业务流程,有的是经过专门的流程设计与再造,有的是经验与习惯约定而成。业务流程一般是围绕某一工作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的集合。当经营管理目标没有实现,很多时候是因为工作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的某一个方面遵循不到位而造成的,业务流程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息息相关。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许多多的业务流程,它们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如投资决策流程、人事任免流程、设备采购流程等等。相当多的企业重视业务流程的规划,轻视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为了恰当、有效、安全地配置资源,企业应当对流程管理重视起来,应该专注整个流程,加以评量,并进行改善。
二、关于业务流程效能监察
监察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监督、检查、纠偏、促进的系列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效能监察,就应该覆盖业务流程中的各要素。因此,现代企业的各业务流程应成为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对象,效能监察与企业业务流程是监察与被监察的关系,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
监察对象可以是一个流程,也可以是多个流程,对一个流程或者一个专业范围的流程的效能监察为专项效能监察,反之,对两个、两个以上专业范围的流程的效能监察为综合效能监察。对流程开展效能监察主要从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符合性、业务执行有效性和制度设计适宜性四方面来进行规范。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符合性、业务执行有效性和制度设计适宜性是业务流程效能监察的核心内容。
本文主要从业务执行符合性方面对业务流程效能监察做一些探讨。
三、如何开展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
(一)业务流程符合性的内容
符合性是针对业务执行偏离、执行偏差风险而言,按照企业针对流程建立的现有控制制度体系内容,建立检验业务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的测试与评价指标,对业务人员的业务行为是否符合企业流程现有的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测试与判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效能监察点;二是效能监察测试点。
符合性反映业务实际执行时,每一执行细节均按照流程制度要求执行的符合程度。企业业务过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与企业的流程制度体系进行对比,其符合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失控风险的实际发生概率。企业管理实践中,如果某些重要的经营管理不能按预先规定的制度体系执行,制度体系就会成为摆设,这种情况下,业务实际执行过程对比于业务流程制度的各要求,符合程度就低;反之,一个高效能运行的流程,业务实际执行过程符合该业务制度的程度就会高。
(二)业务流程符合性评价的监察依据
1.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活动过程有序与受控所建立起来的现行制度体系,包括规章、制度、办法、流程、岗位设置、职责设计等;
2.企业监督部门的监督规定和廉洁从业规定;
3.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等;
4.历次效能监察形成监察建议、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等。
(三)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检查方法
符合性监察是监察业务行为过程是否按照监察依据执行。在监察过程中,工作小组不可能对监察对象某一时期所有的业务过程做全程的客观描述并逐笔进行对比。考虑到监察成本因素和时间因素,可以只对效能监察对象——业务流程中容易产生失控,存在潜在失控风险的步骤、环节或过程进行有重点的符合性测试,即对效能监察点进行符合性测试。
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抽样技术,监察人员抽取监察期间有代表性的业务样本,采用审阅、观察与询问、穿行控制性测试等监察方法,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工作流程,对抽样业务实际活动过程的各项手续、办理程序进行审阅,判断是否遵循有关管理制度、程序,即可以发现业务过程偏离制度某个方面的情形。
本文案例主要采用穿行测序法,即对样本业务,按业务流程中所规定的工作步骤,从业务流程的第一个起点工作步骤开始,依次检查各个工作步骤,一直检查到该业务流程的最后一个工作步骤为止。
四、Z公司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实例
(一)选题立项
结合Z公司实际,抽取物资、设备采购等业务管理为样本,通过穿行测试法检查业务实际执行过程是否符合企业现有业务制度体系,分析判断业务过程按照制度要求执行的符合程度。
(二)效能监察实施
一是确定效能监察点。根据监察对象内部控制制度实情,分析效能监察点是否覆盖监察对象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物资、设备采购流程,确定效能监察点,具体如下:
物资、设备采购公开招标确定过程;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准备过程;物资、设备采购招标书的编写与确定过程;关于对投标单位标书的制作要求;关于公开招标或直接议标的评标小组的人员组成;物资、设备采购唱标、评标与确定过程;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会签过程;其他过程。 二是确定效能监察测试点。对于每一个效能监察点,有一个或若干个效能监察测试点。根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效能监察测试点是根据各监察点的具体业务控制规定进行控制点划分的结果。根据效能监察点,可以确定物资、设备采购流程的效能监察测试点,具体如下:
物资、设备供应商的选择过程是否经过公开招标或公开
邀请招标;是否填报《招标计划表》;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投标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商;招标单位的确定是否公开;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单位是否不少于3家;投标书所确定的物资、设备采购单价包含的内容是否明确;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唱标过程是否公开;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评标实施过程是否公开;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定标过程是否公开;是否有评标记录;评标记录是否反映评标过程。
(三)效能监察发现
经采用穿行测试法,对照Z公司关于物资、设备采购的流程管理制度(此处以管理制度建设达到充分性为前提,管理制度建设的充分性另作论述),通过各环节的检查记录,发现业务执行过程基本能按照流程管理制度实施,但业务流程中有些环节没有遵循流程管理制度,具体情况如下:
1.某材料采购业务流程中,有一宗30万元以下的材料采购没有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实施;
2.某宗材料采购的投标单位有非合格供应商来参与投标。
(四)原因分析及监察建议
Z公司制定的《物资、设采购管理办法》规定:“单项材料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采用招标形式采购;单项材料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下的,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采购。供应商应在公司年度合格供方中选取”。
1.以上发现的第一个问题,经调查了解,是因为某抢修工程任务急,库存抢修材料储备不够,为了赶工期而临时到合格供应商处购买急需材料。
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遵循性不符合,监察人员可以提出以下监察建议:严格按内部管理制度执行采购任务;改进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做好抢修材料储备工作并做好台账管理;针对抢修等不确定性的任务,建立内部应急管理机制。
2.前面所发现的第二个问题,经调查了解,是因为参与投标的非合格供应商有更适合工程使用的专利产品。
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体系性不符合,监察人员可以提出以下监察建议:及时修订合格供方管理制度,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不合规现象。
五、通过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提高制度执行力
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与制度执行力息息相关。企业各岗位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后,全面履行其职责的流程,通过具体有效的自查,使得制度正确、及时、有效执行,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制度执行的效率;企业监察部门在职责范围内,科学运用监察手段,发现业务流程实施过程与制度的偏差,提出监察建议与决定以提高业务流程符合程度。通过岗位人员的自查和监察人员的抽查,配合适当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业务流程符合性的提升,执行力就不会成为空谈,而是落实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中,制度执行力将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监察局/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刘占书,樊光中.企业效能监察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3]唐成文.把效能监察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为供电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J].经营管理者,2013(10).
关键词:业务流程;符合性;效能监察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02
一、对业务流程的认识
流程管理,又称业务流程管理或企业流程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企业界最早提出,并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一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业务流程中每一要素可能都有关系。企业为了能够实现战略愿景,需要建立一些必要的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因此,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里都存在业务流程,有的是经过专门的流程设计与再造,有的是经验与习惯约定而成。业务流程一般是围绕某一工作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的集合。当经营管理目标没有实现,很多时候是因为工作步骤、内容、方法技术与职责的某一个方面遵循不到位而造成的,业务流程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息息相关。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许多多的业务流程,它们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如投资决策流程、人事任免流程、设备采购流程等等。相当多的企业重视业务流程的规划,轻视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为了恰当、有效、安全地配置资源,企业应当对流程管理重视起来,应该专注整个流程,加以评量,并进行改善。
二、关于业务流程效能监察
监察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监督、检查、纠偏、促进的系列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效能监察,就应该覆盖业务流程中的各要素。因此,现代企业的各业务流程应成为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对象,效能监察与企业业务流程是监察与被监察的关系,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
监察对象可以是一个流程,也可以是多个流程,对一个流程或者一个专业范围的流程的效能监察为专项效能监察,反之,对两个、两个以上专业范围的流程的效能监察为综合效能监察。对流程开展效能监察主要从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符合性、业务执行有效性和制度设计适宜性四方面来进行规范。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符合性、业务执行有效性和制度设计适宜性是业务流程效能监察的核心内容。
本文主要从业务执行符合性方面对业务流程效能监察做一些探讨。
三、如何开展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
(一)业务流程符合性的内容
符合性是针对业务执行偏离、执行偏差风险而言,按照企业针对流程建立的现有控制制度体系内容,建立检验业务行为是否符合制度要求的测试与评价指标,对业务人员的业务行为是否符合企业流程现有的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测试与判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效能监察点;二是效能监察测试点。
符合性反映业务实际执行时,每一执行细节均按照流程制度要求执行的符合程度。企业业务过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与企业的流程制度体系进行对比,其符合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失控风险的实际发生概率。企业管理实践中,如果某些重要的经营管理不能按预先规定的制度体系执行,制度体系就会成为摆设,这种情况下,业务实际执行过程对比于业务流程制度的各要求,符合程度就低;反之,一个高效能运行的流程,业务实际执行过程符合该业务制度的程度就会高。
(二)业务流程符合性评价的监察依据
1.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活动过程有序与受控所建立起来的现行制度体系,包括规章、制度、办法、流程、岗位设置、职责设计等;
2.企业监督部门的监督规定和廉洁从业规定;
3.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等;
4.历次效能监察形成监察建议、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等。
(三)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检查方法
符合性监察是监察业务行为过程是否按照监察依据执行。在监察过程中,工作小组不可能对监察对象某一时期所有的业务过程做全程的客观描述并逐笔进行对比。考虑到监察成本因素和时间因素,可以只对效能监察对象——业务流程中容易产生失控,存在潜在失控风险的步骤、环节或过程进行有重点的符合性测试,即对效能监察点进行符合性测试。
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抽样技术,监察人员抽取监察期间有代表性的业务样本,采用审阅、观察与询问、穿行控制性测试等监察方法,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工作流程,对抽样业务实际活动过程的各项手续、办理程序进行审阅,判断是否遵循有关管理制度、程序,即可以发现业务过程偏离制度某个方面的情形。
本文案例主要采用穿行测序法,即对样本业务,按业务流程中所规定的工作步骤,从业务流程的第一个起点工作步骤开始,依次检查各个工作步骤,一直检查到该业务流程的最后一个工作步骤为止。
四、Z公司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实例
(一)选题立项
结合Z公司实际,抽取物资、设备采购等业务管理为样本,通过穿行测试法检查业务实际执行过程是否符合企业现有业务制度体系,分析判断业务过程按照制度要求执行的符合程度。
(二)效能监察实施
一是确定效能监察点。根据监察对象内部控制制度实情,分析效能监察点是否覆盖监察对象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物资、设备采购流程,确定效能监察点,具体如下:
物资、设备采购公开招标确定过程;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准备过程;物资、设备采购招标书的编写与确定过程;关于对投标单位标书的制作要求;关于公开招标或直接议标的评标小组的人员组成;物资、设备采购唱标、评标与确定过程;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会签过程;其他过程。 二是确定效能监察测试点。对于每一个效能监察点,有一个或若干个效能监察测试点。根据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效能监察测试点是根据各监察点的具体业务控制规定进行控制点划分的结果。根据效能监察点,可以确定物资、设备采购流程的效能监察测试点,具体如下:
物资、设备供应商的选择过程是否经过公开招标或公开
邀请招标;是否填报《招标计划表》;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投标单位是否为合格供应商;招标单位的确定是否公开;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单位是否不少于3家;投标书所确定的物资、设备采购单价包含的内容是否明确;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唱标过程是否公开;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评标实施过程是否公开;公开招标、公开邀请招标的定标过程是否公开;是否有评标记录;评标记录是否反映评标过程。
(三)效能监察发现
经采用穿行测试法,对照Z公司关于物资、设备采购的流程管理制度(此处以管理制度建设达到充分性为前提,管理制度建设的充分性另作论述),通过各环节的检查记录,发现业务执行过程基本能按照流程管理制度实施,但业务流程中有些环节没有遵循流程管理制度,具体情况如下:
1.某材料采购业务流程中,有一宗30万元以下的材料采购没有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实施;
2.某宗材料采购的投标单位有非合格供应商来参与投标。
(四)原因分析及监察建议
Z公司制定的《物资、设采购管理办法》规定:“单项材料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采用招标形式采购;单项材料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下的,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采购。供应商应在公司年度合格供方中选取”。
1.以上发现的第一个问题,经调查了解,是因为某抢修工程任务急,库存抢修材料储备不够,为了赶工期而临时到合格供应商处购买急需材料。
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遵循性不符合,监察人员可以提出以下监察建议:严格按内部管理制度执行采购任务;改进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做好抢修材料储备工作并做好台账管理;针对抢修等不确定性的任务,建立内部应急管理机制。
2.前面所发现的第二个问题,经调查了解,是因为参与投标的非合格供应商有更适合工程使用的专利产品。
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体系性不符合,监察人员可以提出以下监察建议:及时修订合格供方管理制度,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不合规现象。
五、通过业务流程符合性监察提高制度执行力
业务流程的符合性与制度执行力息息相关。企业各岗位人员了解自己的职责后,全面履行其职责的流程,通过具体有效的自查,使得制度正确、及时、有效执行,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制度执行的效率;企业监察部门在职责范围内,科学运用监察手段,发现业务流程实施过程与制度的偏差,提出监察建议与决定以提高业务流程符合程度。通过岗位人员的自查和监察人员的抽查,配合适当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业务流程符合性的提升,执行力就不会成为空谈,而是落实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中,制度执行力将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监察局/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刘占书,樊光中.企业效能监察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3]唐成文.把效能监察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为供电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J].经营管理者,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