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集 丁蜀实践:小城镇建筑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

来源 :建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上接城市,下衔乡村,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在当下的中国,小城镇急切扩张与建设的同时,随之丢掉的是其特有的精神和文化遗存。位于小城镇的历史文化街区,未必拥有很多法定的保护建筑,也不是每一个单体建筑都具备文物价值,但它们组合形成的建筑聚落却具有从街区到建筑多尺度连续的形态肌理和风貌特质,是独具小城镇文化特征的历史记忆和建筑遗存的集中展现地。也因为这样的原因,直至今天,大多数小城镇的历史文化街区并未凝冻固化,生活生产等职能仍在延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绵延生长的活态见证。
其他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然在不少中小学开设,但因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问题频生。本文以一节心理健康教育听评课中发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主题单元设置,活动设计要素,课堂规范建设,课堂教学把握等方面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则作文审题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面对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的材料时,形成审题立意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关注当下,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1)26-0070-02  引 言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