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即使参加锻炼也是被动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有计划地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按照高中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希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锻炼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一、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識,学会体育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成功与失败,然而,一次、两次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胜利,一次、两次的失败也不要“破罐子破摔”,我们应该积小成功为大成功,在失败中长经验。
体育课上,每位同学都经常体会“成功与失败”,我们应在合适的情况下,让学生适当的体会一次失败。避免学生产生骄傲的心态,使学生在遇到失败时,敢于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磨练坚强的意志,认识失败在现实当中不断前进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困难、挫折和失败,让学生彻底体验“失败乃成功之母”。
在练习当中,我们不能总让学生体验失败,在恰当时候,也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例如:在同一动作连续失败两次后,我们可以放低难度,使学生体验国下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以免学生在连续的失败后,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失败之后,他们会感受到体育的氛围、对体育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 )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锻炼习惯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一、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識,学会体育运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三、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成功与失败,然而,一次、两次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胜利,一次、两次的失败也不要“破罐子破摔”,我们应该积小成功为大成功,在失败中长经验。
体育课上,每位同学都经常体会“成功与失败”,我们应在合适的情况下,让学生适当的体会一次失败。避免学生产生骄傲的心态,使学生在遇到失败时,敢于与困难挫折作斗争,磨练坚强的意志,认识失败在现实当中不断前进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困难、挫折和失败,让学生彻底体验“失败乃成功之母”。
在练习当中,我们不能总让学生体验失败,在恰当时候,也让学生体验成功与进步,例如:在同一动作连续失败两次后,我们可以放低难度,使学生体验国下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以免学生在连续的失败后,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失败之后,他们会感受到体育的氛围、对体育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