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刘鑫的21年演出生涯中,得过国际、国内赛场上的十几个金奖。他总是淡然处之,唯独对荣获了“金小丑奖”的《十三人顶碗》情有独钟。因为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一幕的结束与开始。
比亲人更亲
在刘鑫考入北京杂技学校的第3天,顶碗节目的主创老师李根喜就挑中了他。刘鑫的演员生涯从此和顶碗结下不解之缘。
“外形好,资质也好。”这是带了刘鑫22年的老师李根喜对他的评价。刘鑫7岁开始练体操,8岁考入辽宁体工队,10岁进入中国杂技团。在成为杂技学校的学员后,他相继学过狮子舞、绸吊、软功等节目。好钢用在刀刃上,刘鑫作为顶碗节目中的底座,展现出突出的优势。当然,他的成绩离不开启蒙老师李根喜。
刘鑫称李根喜为师傅,而不是老师。他说因为这样显得亲。的确,刘鑫作为杂技演员的22年演艺生涯,都是在李根喜的陪伴中成长、成熟的。师傅对他要求严格,但也格外爱护。
腰腿顶的基本功对于一个杂技演员的技艺水平和演艺生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刚入学不久,基本功还没掌握的刘鑫,师傅李根喜为他设计了科学的训练程序。他们以5~10分钟为单个动作训练时限。下腰、压腿的基本动作,师傅从来都是轻轻加劲,循序渐进,防止拉伤小刘鑫的腰椎和韧带。他让刘鑫在椅面上压腿的时候,每次都坐在刘鑫身后,用双腿夹住他的胯骨,防止翻胯损伤。不到3个月,刘鑫的基本功已经出师。直到现在,李根喜回忆起来,都对刘鑫扎实的基本功赞不绝口。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鑫能成长为今天的具备丰富演出经验的行政管理者,也离不开慧眼识珠的孙力力副团长。孙力力不仅是刘鑫的老师,也是他的“亲人”。她不仅引导刘鑫进入行政岗位,还在生活中不断地帮助他。毕业后,刘鑫想在学校附近买一处房,由于东北老家的父母帮不上忙,孙力力几乎一手操办,帮刘鑫张罗了一个北京的家。
难忘那一刻
在十三人顶碗获得“金小丑奖”之后,刘鑫淡出舞台,走上了管理岗位。但十三人顶碗的排练过程和比赛的艰辛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刘鑫是88班中唯一的被抽调参加七人顶碗组的演员。用行话说,顶碗节目演员有的是尖儿,有的是底座。而底座又分为大底座和小底座。刘鑫是小底座中的佼佼者。他不但基本功扎实,而且技巧灵活。这就像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又很精通英语一样,去哪儿外联都吃香。
2000年,经过改良的四人顶碗,增加了抛接技巧,以更大的差距领跑全国的顶碗节目。在他们获得了国内杂技比赛的金奖后,由团长李恩杰、副团长孙力力牵头,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会。不寻常的事,往往是一个契机。从那以后,有些人的人生轨迹将被改写。
在会上,李恩杰提出了争夺蒙特卡洛“金小丑奖”的超高目标,而随后刘鑫参与的十三人顶碗获得的“金小丑奖”是中国杂技团建团以来得到的最高奖项,也是唯一的。“我们可不可以争取金小丑?”李恩杰的问题挑动着每一个中杂人的心。“金小丑奖”是杂技界最高的荣誉,是每一个杂技演员的梦想。“我怎么可能不想争取金小丑?可真是太难了。”刘鑫说他们没有一点儿把握,但几乎出于本能,七人顶碗的演员们一致接受挑战。“领导很尊重我们,他说,我们可以投入争夺‘金小丑’的训练,也可以选择带着七人顶碗金奖的光环出国商演。可我们选择了前者。”这一年,刘鑫26岁,作为一名杂技演员,是他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紧急的10个月训练期正赶上非典,团内封闭的环境正好让演员们安心训练。没有外界干扰,团内更是大力配合。中杂拨款近百万元供十三人顶碗演员在训练期的吃喝。针对男女摄取营养、体型生长的不同需要,调配营养餐。为了让演员安心,团内不但保证他们的基本工资,还有额外的补助。物质支持到位,精神支持也是强心剂,当然,也是更大的压力。
面对着强手如林的蒙特卡洛赛场,无论是团里的演员,还是杂技学校的老师,抑或是后勤员工,每次看到顶碗演员几乎都问:“怎么样?有希望吗?”13名演员,承载了那么多人的梦,他们也承受着非同一般的压力。
训练过程中,抛接是难中之难。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大家终于找到了抛接失误的主要原因,时间差掌握不准确导致演员在空中相撞、受伤。“一点一滴改进。”演员刘鑫描述,“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难免相撞,拿道具做实验,把控时间差,慢慢找感觉,降低危险。”
刘鑫佩戴的保险绳与腰带的连接点是一个铁钩子,一旦动作失误,保险绳便将他吊到了空中。通常每天练四遍功,做150遍这个动作,失误多的时候每天被吊起来100多次。天长日久,刘鑫渐渐觉得喘气的时候肚子有明显痛感。为了不耽误练习,他把这事悄悄瞒了起来。正常训练仍在进行着,刘鑫每日忍着疼痛,脸上却风平浪静。直到比赛结束后,刘鑫跑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肋软骨骨折。
刘鑫说:“我就想,如果拿不到奖怎么回来面对大家?我个人考虑,如果拿不到金牌就退役了。当时有的队友也这么想。”这是刘鑫在离开北京,准备提前1个月去法国试演时暗暗下定的决心。他在此之前,从没想过退役的事。
最大的打击来自不能参赛的消息。因为种种原因,中国杂技团不被允许参加蒙特卡洛赛场的比赛,板上钉钉的事还有回天的余地吗?李恩杰在国内斡旋,在国外陪同演出的孙力力安慰着每一个演员:“要相信李局,把训练做好,身体养好,吃住安排好,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等待是最令人焦急的,刘鑫陷入了情绪的低谷,吃的也少了,说的也少了,渐渐地绝望了。“我们当时的演出状态已经非常接近完美了,但眼看着机会溜走,心里非常难受。”在法国的25场试验,几乎没有失误。一些高难度动作作为秘密武器一直被保留着,只等着比赛那一刻。
还有一天就要回国了,李恩杰打来电话,可以参加比赛了……“那一刻的激动没法用语言表达。也是在那一刻,我切实感受到自己成长了。我意识到,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这件事为我能转型进入管理层奠定了基础,让我明白什么叫辛苦,而又是为了什么辛苦。”刘鑫说,决定冲击“金小丑奖”的准备会是改变他人生的起点,而李恩杰和孙力力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让他的心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原来人可以这样做,原来人生可以这样过。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
比亲人更亲
在刘鑫考入北京杂技学校的第3天,顶碗节目的主创老师李根喜就挑中了他。刘鑫的演员生涯从此和顶碗结下不解之缘。
“外形好,资质也好。”这是带了刘鑫22年的老师李根喜对他的评价。刘鑫7岁开始练体操,8岁考入辽宁体工队,10岁进入中国杂技团。在成为杂技学校的学员后,他相继学过狮子舞、绸吊、软功等节目。好钢用在刀刃上,刘鑫作为顶碗节目中的底座,展现出突出的优势。当然,他的成绩离不开启蒙老师李根喜。
刘鑫称李根喜为师傅,而不是老师。他说因为这样显得亲。的确,刘鑫作为杂技演员的22年演艺生涯,都是在李根喜的陪伴中成长、成熟的。师傅对他要求严格,但也格外爱护。
腰腿顶的基本功对于一个杂技演员的技艺水平和演艺生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刚入学不久,基本功还没掌握的刘鑫,师傅李根喜为他设计了科学的训练程序。他们以5~10分钟为单个动作训练时限。下腰、压腿的基本动作,师傅从来都是轻轻加劲,循序渐进,防止拉伤小刘鑫的腰椎和韧带。他让刘鑫在椅面上压腿的时候,每次都坐在刘鑫身后,用双腿夹住他的胯骨,防止翻胯损伤。不到3个月,刘鑫的基本功已经出师。直到现在,李根喜回忆起来,都对刘鑫扎实的基本功赞不绝口。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刘鑫能成长为今天的具备丰富演出经验的行政管理者,也离不开慧眼识珠的孙力力副团长。孙力力不仅是刘鑫的老师,也是他的“亲人”。她不仅引导刘鑫进入行政岗位,还在生活中不断地帮助他。毕业后,刘鑫想在学校附近买一处房,由于东北老家的父母帮不上忙,孙力力几乎一手操办,帮刘鑫张罗了一个北京的家。
难忘那一刻
在十三人顶碗获得“金小丑奖”之后,刘鑫淡出舞台,走上了管理岗位。但十三人顶碗的排练过程和比赛的艰辛让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刘鑫是88班中唯一的被抽调参加七人顶碗组的演员。用行话说,顶碗节目演员有的是尖儿,有的是底座。而底座又分为大底座和小底座。刘鑫是小底座中的佼佼者。他不但基本功扎实,而且技巧灵活。这就像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又很精通英语一样,去哪儿外联都吃香。
2000年,经过改良的四人顶碗,增加了抛接技巧,以更大的差距领跑全国的顶碗节目。在他们获得了国内杂技比赛的金奖后,由团长李恩杰、副团长孙力力牵头,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会。不寻常的事,往往是一个契机。从那以后,有些人的人生轨迹将被改写。
在会上,李恩杰提出了争夺蒙特卡洛“金小丑奖”的超高目标,而随后刘鑫参与的十三人顶碗获得的“金小丑奖”是中国杂技团建团以来得到的最高奖项,也是唯一的。“我们可不可以争取金小丑?”李恩杰的问题挑动着每一个中杂人的心。“金小丑奖”是杂技界最高的荣誉,是每一个杂技演员的梦想。“我怎么可能不想争取金小丑?可真是太难了。”刘鑫说他们没有一点儿把握,但几乎出于本能,七人顶碗的演员们一致接受挑战。“领导很尊重我们,他说,我们可以投入争夺‘金小丑’的训练,也可以选择带着七人顶碗金奖的光环出国商演。可我们选择了前者。”这一年,刘鑫26岁,作为一名杂技演员,是他放手一搏的时候了。
紧急的10个月训练期正赶上非典,团内封闭的环境正好让演员们安心训练。没有外界干扰,团内更是大力配合。中杂拨款近百万元供十三人顶碗演员在训练期的吃喝。针对男女摄取营养、体型生长的不同需要,调配营养餐。为了让演员安心,团内不但保证他们的基本工资,还有额外的补助。物质支持到位,精神支持也是强心剂,当然,也是更大的压力。
面对着强手如林的蒙特卡洛赛场,无论是团里的演员,还是杂技学校的老师,抑或是后勤员工,每次看到顶碗演员几乎都问:“怎么样?有希望吗?”13名演员,承载了那么多人的梦,他们也承受着非同一般的压力。
训练过程中,抛接是难中之难。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大家终于找到了抛接失误的主要原因,时间差掌握不准确导致演员在空中相撞、受伤。“一点一滴改进。”演员刘鑫描述,“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难免相撞,拿道具做实验,把控时间差,慢慢找感觉,降低危险。”
刘鑫佩戴的保险绳与腰带的连接点是一个铁钩子,一旦动作失误,保险绳便将他吊到了空中。通常每天练四遍功,做150遍这个动作,失误多的时候每天被吊起来100多次。天长日久,刘鑫渐渐觉得喘气的时候肚子有明显痛感。为了不耽误练习,他把这事悄悄瞒了起来。正常训练仍在进行着,刘鑫每日忍着疼痛,脸上却风平浪静。直到比赛结束后,刘鑫跑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肋软骨骨折。
刘鑫说:“我就想,如果拿不到奖怎么回来面对大家?我个人考虑,如果拿不到金牌就退役了。当时有的队友也这么想。”这是刘鑫在离开北京,准备提前1个月去法国试演时暗暗下定的决心。他在此之前,从没想过退役的事。
最大的打击来自不能参赛的消息。因为种种原因,中国杂技团不被允许参加蒙特卡洛赛场的比赛,板上钉钉的事还有回天的余地吗?李恩杰在国内斡旋,在国外陪同演出的孙力力安慰着每一个演员:“要相信李局,把训练做好,身体养好,吃住安排好,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等待是最令人焦急的,刘鑫陷入了情绪的低谷,吃的也少了,说的也少了,渐渐地绝望了。“我们当时的演出状态已经非常接近完美了,但眼看着机会溜走,心里非常难受。”在法国的25场试验,几乎没有失误。一些高难度动作作为秘密武器一直被保留着,只等着比赛那一刻。
还有一天就要回国了,李恩杰打来电话,可以参加比赛了……“那一刻的激动没法用语言表达。也是在那一刻,我切实感受到自己成长了。我意识到,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这件事为我能转型进入管理层奠定了基础,让我明白什么叫辛苦,而又是为了什么辛苦。”刘鑫说,决定冲击“金小丑奖”的准备会是改变他人生的起点,而李恩杰和孙力力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让他的心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原来人可以这样做,原来人生可以这样过。
编辑/冯 岚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