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参与感悟体会体验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愿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是他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的深刻阐述。的确,生活是一本大书,一个大舞台,离我们很近,与学生很熟,它拥有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之门,主动、快乐地写好作文,必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抒写生活。
一、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活。
经常组织或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真实的情感在作文中就能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记一次活动”的作文课上,我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叫学生做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同学生兴奋不已,活蹦乱跳地做起了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游戏。做完了游戏,回到教室里,同学们还津津乐道地回味着游戏的精彩部分。这时,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做游戏可真开心呀,现在我们把刚才做游戏的过程写下来好吗?”由于是亲身经历,真心投入,同学们自然乐意写,没等我把要求说完,教室里就鸦雀无声了,笔在纸上欢快地跳跃起来。我在教室里巡视,只见同学们写道:“……黄亮身子半蹲,睁大眼睛,张开大嘴,表情凶恶,五指弯曲,活像一只又饥又渴的老鹰,而李明怒目圆瞪,张开双臂和若大的‘翅膀’保护着身后的‘小鸡’们……”;“冯艳把手帕轻轻地放在王丹的身后,便使劲向前奔跑,一眨眼工夫,就跑了一圈,等王丹有所发觉时,冯艳已飞一般地抓住了她……哈哈,王丹要向大家表演节目了。”这样改变了学生认为作文难的惧怕心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写。同时,还可以利用中队会、课余时间开展其它有意义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我为集体做好事、争做活雷锋、班级小歌手大赛等等,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参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真实感受,快乐地作文。
二、走进自然,让学生感悟生活。
自然是万物之本,在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万物的繁衍,四季的变换,记录着自然的循环往复。让学生走进自然、感悟自然的俊美和神奇,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写出质朴的文章来。写四季景色,我把学生带入辽阔的原野、静寂的乡村,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小草的顽强、稻禾的蓬勃、红叶的辉煌、寒风的潇瑟中体验四季之美;写自然景观,让学生走进夕阳的余晖,欣赏壮观的火烧云,让学生看风、听雨,感受季节变换,写作文片段。教学《养花》一文后,我让学生亲自种一盆自己喜欢的花,并记录好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自己的感受,两个月后,同学们每个人的《种花日记》都是几大篇,文笔朴实,感受深刻,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走进社会,让学生体会生活。
社会生活精彩纷呈,复杂多样,各行各业、人间世事,千姿百态。学生也生活在社会之中。父母的言行,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情,集市上的新鲜事,生意买卖等很多事都让他们亲身经历、感受、熟悉,这给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记一个人”或“记一件事”的作文课之前,利用午休时间,我把学生带到热闹的集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集市上的人或事,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特点来观察,看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由于同学们目的明确,对象广泛,观察仔细写出了农民、小贩、生意人等不同人物的特点,活灵活现;写出的事情生动、具体,思路清晰。这样,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社会生活,积累了素材,增长了见识。
四、劳动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
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更重要的是劳动可以让人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些欢乐的、愉悦的、失败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抒发出自己的情感来,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果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写出的作文不一定有顺序,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回到家里,亲手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然后再把做的事情的经过具体地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交来了让我满意的作文:有的写了回家后看见爸爸妈妈很忙,没时间做晚饭,于是他学着好了晚饭,他认为有意义;有位同学写道:家乡的一口井里掉进了一只死老鼠,回家后,他约了几个小伙伴,拿了工具把死老鼠夹上来,舀了井里的水,并用生石灰消了毒,他们认为这样有意义……。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体验了生活,感受到了快乐,也写出了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五、动手设计,让学生创造生活。
生活是有趣的,客观的,然而想象是无穷的,人类在想象中一步步创造生活,一步步走向辉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定期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竟赛,让学生联系生活、改善生活、创造生活。例如有的学生看到大街上的扫地车,制作了手推扫地车;根据自己刷牙时水常常从牙刷柄流的经历发明了截流式牙刷;手工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未来的巡洋舰……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一项项构思奇特的小发明,是学生大胆动手、精心设计的结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践的经过用语言用文字表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作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和感想,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轻松、快乐、真实地写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愿活泼地流个不停。”这是他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的深刻阐述。的确,生活是一本大书,一个大舞台,离我们很近,与学生很熟,它拥有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要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之门,主动、快乐地写好作文,必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抒写生活。
一、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活。
经常组织或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地参与,真实的情感在作文中就能自然地流露出来。在“记一次活动”的作文课上,我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叫学生做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同学生兴奋不已,活蹦乱跳地做起了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游戏。做完了游戏,回到教室里,同学们还津津乐道地回味着游戏的精彩部分。这时,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做游戏可真开心呀,现在我们把刚才做游戏的过程写下来好吗?”由于是亲身经历,真心投入,同学们自然乐意写,没等我把要求说完,教室里就鸦雀无声了,笔在纸上欢快地跳跃起来。我在教室里巡视,只见同学们写道:“……黄亮身子半蹲,睁大眼睛,张开大嘴,表情凶恶,五指弯曲,活像一只又饥又渴的老鹰,而李明怒目圆瞪,张开双臂和若大的‘翅膀’保护着身后的‘小鸡’们……”;“冯艳把手帕轻轻地放在王丹的身后,便使劲向前奔跑,一眨眼工夫,就跑了一圈,等王丹有所发觉时,冯艳已飞一般地抓住了她……哈哈,王丹要向大家表演节目了。”这样改变了学生认为作文难的惧怕心理,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写。同时,还可以利用中队会、课余时间开展其它有意义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我为集体做好事、争做活雷锋、班级小歌手大赛等等,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参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真实感受,快乐地作文。
二、走进自然,让学生感悟生活。
自然是万物之本,在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万物的繁衍,四季的变换,记录着自然的循环往复。让学生走进自然、感悟自然的俊美和神奇,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写出质朴的文章来。写四季景色,我把学生带入辽阔的原野、静寂的乡村,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小草的顽强、稻禾的蓬勃、红叶的辉煌、寒风的潇瑟中体验四季之美;写自然景观,让学生走进夕阳的余晖,欣赏壮观的火烧云,让学生看风、听雨,感受季节变换,写作文片段。教学《养花》一文后,我让学生亲自种一盆自己喜欢的花,并记录好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及自己的感受,两个月后,同学们每个人的《种花日记》都是几大篇,文笔朴实,感受深刻,既提高了作文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走进社会,让学生体会生活。
社会生活精彩纷呈,复杂多样,各行各业、人间世事,千姿百态。学生也生活在社会之中。父母的言行,邻里之间发生的事情,集市上的新鲜事,生意买卖等很多事都让他们亲身经历、感受、熟悉,这给作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记一个人”或“记一件事”的作文课之前,利用午休时间,我把学生带到热闹的集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集市上的人或事,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特点来观察,看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由于同学们目的明确,对象广泛,观察仔细写出了农民、小贩、生意人等不同人物的特点,活灵活现;写出的事情生动、具体,思路清晰。这样,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社会生活,积累了素材,增长了见识。
四、劳动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
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更重要的是劳动可以让人拥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些欢乐的、愉悦的、失败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真正抒发出自己的情感来,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果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写出的作文不一定有顺序,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回到家里,亲手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然后再把做的事情的经过具体地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交来了让我满意的作文:有的写了回家后看见爸爸妈妈很忙,没时间做晚饭,于是他学着好了晚饭,他认为有意义;有位同学写道:家乡的一口井里掉进了一只死老鼠,回家后,他约了几个小伙伴,拿了工具把死老鼠夹上来,舀了井里的水,并用生石灰消了毒,他们认为这样有意义……。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体验了生活,感受到了快乐,也写出了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五、动手设计,让学生创造生活。
生活是有趣的,客观的,然而想象是无穷的,人类在想象中一步步创造生活,一步步走向辉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定期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竟赛,让学生联系生活、改善生活、创造生活。例如有的学生看到大街上的扫地车,制作了手推扫地车;根据自己刷牙时水常常从牙刷柄流的经历发明了截流式牙刷;手工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未来的巡洋舰……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一项项构思奇特的小发明,是学生大胆动手、精心设计的结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践的经过用语言用文字表述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作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见闻、认识和感想,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轻松、快乐、真实地写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