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金融投资学的“高风险、高收益”不一定存在于企业财务层面,相反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可能存在负相关,这将转变企业经营者对于投资的决策思考。文章选取样本企业数据,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可能导致这一关系的因素。实证发现,整体样本下我国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支持“鲍曼悖论”。进一步,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融资约束程度会加深收益与风险的负相关程度,即二者是导致“鲍曼悖论”的因素。
【关键词】 鲍曼悖论; 企业收益; 企业风险; 多元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76-05
一、引言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规模从小变大后,企业会逐渐从业务发展中寻求更好的增长机会,如开发新产品、进行跨行业经营等战略性投资。企业之所以选择战略性投资,有两种动机,一是企业在主营业务低迷、收益下滑的背景下,被迫采取战略性发展;二是企业主动采取战略性投资发展,包括跨行业业务、股权投资等,以此来追求资源的高效配置。资本市场金融理论以及财务理论认为,当投资风险越大时,其期望回报也越高。然而,美国经济学者鲍曼(Bowman)利用美国数据发现大多数行业的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个结果与当时资本市场理论的“高风险、高收益”相违背,这一研究发现被称为“鲍曼悖论”。
二、文献回顾
“鲍曼悖论”被提出后,众多学者对企业层面的风险与收益负向关系进行了大量可能的解释,主要体现在前景理论、企业战略禀赋理论和统计假象说三个方面。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西方学者对此问题深入式探讨的影响,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始关注此问题,不过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对“鲍曼悖论”研究较为全面的是曾进(2012),其系统性地阐述了“鲍曼悖论”的相关理论,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回报整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风险—回报悖论”同样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曾永艺等(2011)的研究也发现“鲍曼悖论”的存在性,但其认为风险的衡量方法至关重要。张晓昱(2014)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得到企业的战略风险和净资产收益率成“倒U型”关系,高风险不一定必然带来高收益。杨帆(2014)选取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企业风险—收益关系与行业性质密切相关。
从已有国内文献研究看,既有得到支持“鲍曼悖论”的结论,也有支持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结论,甚至有支持二者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的。这些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鲍曼悖论”的提出和争议,以及后期学者为何对此现象反复进行实证分析。然而,前述学者的实证检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较多的文献采用了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然而使用横截面数据可能造成统计学上的假象;其次,较多的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往往只考察企业战略风险与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其他因素对风险—收益关系的影响,对于目前阶段,企业战略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收益和企业风险,从而影响二者的关系。综合以上,本文主要从整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鲍曼悖论”的存在性,再从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探讨其对企业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的构建
目前检验“鲍曼悖论”的文献大多数采用两种计量方法,一是基于企业层面的横截面模型,二是基于企业和时期两个维度的面板数据模型。国外学者由于当时研究过程计量模型估计的不方便,较多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然而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使用横截面数据来检验“鲍曼悖论”存在一些缺陷。鉴于本文观测企业数多,并且时期、企业、指标恰好构成三维面板数据,因此本文选择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为观察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本文采用如下两个模型进行检验:
performancei,t=α1×riski,t δ×controli,t ui vt εi,t(1)
riski,t=α2×performancei,t δ×controli,t ui vt εi,t
(2)
其中,Performance是企业收益率,risk是企业风险,理论上,对于模型(1)和模型(2)一般有α1和α2同符号,如果二者符号同时显著为正,说明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并不支持“鲍曼悖论”;如果二者显著为负,说明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表明支持“鲍曼悖论”,而如果二者系数均不显著,则说明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不明显。control是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ui代表企业个体效应。
为进一步探讨企业多元化战略对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关系的影响,即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鲍曼悖论”是否与企业多元化存在关联,在上述方程中引入多元化与自变量的交叉项:
performancei,t=α1×riski,t β×(diver×risk_roa)i,t
δ×controli,t ui vt εi,t (3)
riski,t=α2×performancei,t β×(diver×roa)i,t δ×
controli,t ui vt εi,t (4)
其中,diveri,t是企业多元化衡量指标,其余变量含义同式(1)、式(2)。diver×risk_roa是企业多元化与企业风险的交叉项,diver×roa是企业多元化与企业收益的交叉项。在两个方程中引入交叉项的含义是,多元化程度的高低可能会改变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影响关系程度。为进一步探讨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关系的影响,即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鲍曼悖论”是否与企业融资约束有关,在上述方程中引入融资约束与自变量的交叉项:
performancei,t=α1×riski,t β×(fincon×risk_roa)i,t
【关键词】 鲍曼悖论; 企业收益; 企业风险; 多元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5-0076-05
一、引言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规模从小变大后,企业会逐渐从业务发展中寻求更好的增长机会,如开发新产品、进行跨行业经营等战略性投资。企业之所以选择战略性投资,有两种动机,一是企业在主营业务低迷、收益下滑的背景下,被迫采取战略性发展;二是企业主动采取战略性投资发展,包括跨行业业务、股权投资等,以此来追求资源的高效配置。资本市场金融理论以及财务理论认为,当投资风险越大时,其期望回报也越高。然而,美国经济学者鲍曼(Bowman)利用美国数据发现大多数行业的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个结果与当时资本市场理论的“高风险、高收益”相违背,这一研究发现被称为“鲍曼悖论”。
二、文献回顾
“鲍曼悖论”被提出后,众多学者对企业层面的风险与收益负向关系进行了大量可能的解释,主要体现在前景理论、企业战略禀赋理论和统计假象说三个方面。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西方学者对此问题深入式探讨的影响,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始关注此问题,不过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对“鲍曼悖论”研究较为全面的是曾进(2012),其系统性地阐述了“鲍曼悖论”的相关理论,并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风险—回报整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风险—回报悖论”同样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曾永艺等(2011)的研究也发现“鲍曼悖论”的存在性,但其认为风险的衡量方法至关重要。张晓昱(2014)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得到企业的战略风险和净资产收益率成“倒U型”关系,高风险不一定必然带来高收益。杨帆(2014)选取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企业风险—收益关系与行业性质密切相关。
从已有国内文献研究看,既有得到支持“鲍曼悖论”的结论,也有支持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结论,甚至有支持二者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的。这些研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鲍曼悖论”的提出和争议,以及后期学者为何对此现象反复进行实证分析。然而,前述学者的实证检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较多的文献采用了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然而使用横截面数据可能造成统计学上的假象;其次,较多的学者,特别是国外学者往往只考察企业战略风险与回报率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其他因素对风险—收益关系的影响,对于目前阶段,企业战略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收益和企业风险,从而影响二者的关系。综合以上,本文主要从整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鲍曼悖论”的存在性,再从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探讨其对企业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的构建
目前检验“鲍曼悖论”的文献大多数采用两种计量方法,一是基于企业层面的横截面模型,二是基于企业和时期两个维度的面板数据模型。国外学者由于当时研究过程计量模型估计的不方便,较多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然而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使用横截面数据来检验“鲍曼悖论”存在一些缺陷。鉴于本文观测企业数多,并且时期、企业、指标恰好构成三维面板数据,因此本文选择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为观察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本文采用如下两个模型进行检验:
performancei,t=α1×riski,t δ×controli,t ui vt εi,t(1)
riski,t=α2×performancei,t δ×controli,t ui vt εi,t
(2)
其中,Performance是企业收益率,risk是企业风险,理论上,对于模型(1)和模型(2)一般有α1和α2同符号,如果二者符号同时显著为正,说明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并不支持“鲍曼悖论”;如果二者显著为负,说明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表明支持“鲍曼悖论”,而如果二者系数均不显著,则说明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不明显。control是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ui代表企业个体效应。
为进一步探讨企业多元化战略对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关系的影响,即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鲍曼悖论”是否与企业多元化存在关联,在上述方程中引入多元化与自变量的交叉项:
performancei,t=α1×riski,t β×(diver×risk_roa)i,t
δ×controli,t ui vt εi,t (3)
riski,t=α2×performancei,t β×(diver×roa)i,t δ×
controli,t ui vt εi,t (4)
其中,diveri,t是企业多元化衡量指标,其余变量含义同式(1)、式(2)。diver×risk_roa是企业多元化与企业风险的交叉项,diver×roa是企业多元化与企业收益的交叉项。在两个方程中引入交叉项的含义是,多元化程度的高低可能会改变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影响关系程度。为进一步探讨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关系的影响,即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鲍曼悖论”是否与企业融资约束有关,在上述方程中引入融资约束与自变量的交叉项:
performancei,t=α1×riski,t β×(fincon×risk_ro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