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慎用建构主义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笔者是《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的忠实读者,该杂志下旬版刊出的文章笔者每篇必仔细阅读,许多高校(含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文章中谈论运用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其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们想说,高校教学要慎用建构主义。
  
  10.3969/j.issn.1671-489X.2010.02.013
  
  建构主义的建立与发展
  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最早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用狗做的实验),强调“刺激—反应”,属于外因论与客观主义,认为人在学习时外因是主要的因素,学习靠“灌输”。认知主义则是建立在“顿悟”实验的基础上(用黑猩猩做的实验),强调“内建”,属于内因论与主观主义,认为人在学习时内因是主要因素,学习靠“自醒”。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其中“情景”和“文化背景”可理解为内因,而“其他人的帮助”和“学习资料”则为外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心理时,断定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则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可以看出,同化的过程就是人将自己头脑中本来没有的知识吸收进来的过程,它强调了外因和灌输的作用;而顺应其实是“顺化”,或称为“点化”,是指人头脑中本来已经具有的知识,但自己没有意识到,通过别人的“点化”而醒悟或“顿悟”,它强调了内因和自醒的作用。
  建构主义与东西方文化
  我们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时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该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所做研究的实验对象是13岁以前的儿童,特别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儿童。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其中文字就是这些差异之一。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人,几乎整个儿童时期都在学习汉字,大约在小学毕业前(9~10岁)所掌握的文字才能够开始阅读各种书籍。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甚至认为中国的文字制约了国家科学技术和国力的发展,而提出要求废除汉字。另一方面,西方儿童则可以在很小的时候(5~6岁)就掌握了26个字母,很早就已经能够阅读。所以,同龄比较,西方的孩子头脑中已经存在着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的隐性知识似乎应该多一些,他们较早需要被“点化”或“顺化”,需要“顿悟”。而中国儿童的这个时期来得似乎应该晚一些,他们更多地需要接受自己头脑中本来没有的知识,需要“同化”和灌输。所以,建构主义适合西方国家孩子的年龄段与中国孩子的年龄段应该是不同的,使用建构主义理论教学不能不做分析。
  建构主义与文化层次
  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这样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但是按照一个人认知的发展过程,其所适应的认知策略应该为:行为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这是因为幼儿的内建知识少,需要更多“刺激——反应”方式地灌输外来知识。当他们的内建知识有一定积累后,他们就需要通过一定的“顺化”来“顿悟”了,但是同时也还需要“同化”足够的外来知识;而当他们的年龄较大时(高中以上),则更多地靠“顿悟”来领会知识,慢慢地,在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还要脱离其他人(外因)的帮助。
  对于中国学生,如果将这个过程表述得更加清晰,可以这样来划分:小学3年级(8~9岁)以前,应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策略为主;小学4年级到初中,应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策略为主;高中和大学,应以认知主义的学习策略为主。不应该不加分析地一概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
  现在,许多功成名就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即他们的成材,都得益于儿童时期背诵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这些背诵,显然是在灌输、在“同化”,它适合中国的幼儿教育。而到了大学,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学习,教师和导师的作用是“点化”他们,使其领悟。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采取不同的认知策略,这似乎应该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初衷。
  高校的多媒体教学与建构主义
  首都师范大学有一位名师,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在有数百人听讲的校公共选修课的第一节课时,她对学生说:“我的多媒体,就是我这张嘴和手上这支粉笔。”结果引起全体学生起立鼓掌,时间长达1分钟。这一现象说明学生对目前教学中形式主义地泛用PPT(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已经腻烦,他们称PPT为“骗骗他”(汉语拼音字头)。但曾几何时,学生们也为PPT多媒体教学的第一次使用而起立鼓掌。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多媒体教学是有条件的,应该适时适度使用。建构主义也是有条件的,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高等教育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是有问题的。对于高等教育,一位好教师应该善于思想“思想”,即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一名好学生应该善于学习“学习”,即要不断地学会学习的方法,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的本身是次要的。因此,高校教学要慎用建构主义。■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建构主义则是在外因论与内因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希望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建构主义既承认行为主义,也承认认知主义,但是批判了它们的片面性。
其他文献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沉浸在学习等活动过程中的福流体验.这种体验即专注于既有难度,又能通过努力完成的活动任务当中.专注的体验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完成当前的活动任务,还能培养
涉外护理专业是医学高校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产物,旨在培养既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的国际化护理人才。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一种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
现代学徒制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比较成熟,而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将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型人才,与多家家具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对木材加工专业进行了"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