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的外语学习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并以非智力因素为决定因素的过程。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高校 外语学习
  一、引言
  大学生智力水平相近,而外语成绩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自始至终紧密相联,相互作用。外语学习的效果不是由智力水平决定,而是由非智力水平决定。外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就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后天习得,完全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改善提高。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客观事物的认知,但能积极作用于智慧活动,在学习上发挥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功能,是人类从事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它方面的不足。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因素。
  三、非智力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非智力因素在外语学习中如此重要,那么作为高校外语教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结合非智力因素中的各个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学生外语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源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开始活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动机产生于需要,而外语学习是较高层次的获得性需要,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学习动机在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共同作用下产生,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一组激发行为、指明方向的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动机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机的强度与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动机过强又会干扰学习,降低学习效率,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才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围绕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成功地探索未知当中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
  2.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内外活动,有效地唤起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也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凡是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刻苦钻研,并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有兴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否有兴趣,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和学习效果。但是学习兴趣的产生也需要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确保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设计表演课、实践课、竞赛课、辩论课、想象课等不同的课型,还可以开展课堂抢答、课堂讨论、学生讲课、外语角、各种讲座、各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
  3.创建有利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可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解决问题和承担任务,那么这种相互交往就会增进感情,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缺乏相互之间的情感交往,甚至互不信任、对立、敌视,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消极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和态度。因此,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校学生的外语基础各不相同,较好的学生想做得最好,较差的学生希望能比过去有所进步,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成功或进步被教师赞扬、认可。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宽容、赏识,多使用表扬、鼓励的正面评价,以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
  四、结语
  总之,高校学生的外语学习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并以非智力因素为决定因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意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阴国恩,李洪玉,李幼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l.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刘利民.心理语言学[Ml.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