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颈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行颈前路手术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8~86(58.2±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显微组35例行显微镜下减压内固定术,开放组35例行常规开放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显微组和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75.13±11.06)min、(26.14±16.36)mL、(26.42±15.37)mL、(1.09±0.60)d和(74.86±10.57)min、(45.36±18.05)mL、(51.23±16.42)mL、(1.11±0.58)d,显微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显微组术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JOA评分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及术后1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个月显微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开放组(P值均<0.01),而术后6个月、1年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组术后1、3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手术相比于传统颈前路开放手术,具有减压精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国内脊柱外科医师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除了可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肝炎和神经系统病变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MP感染致机体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考虑可能与MP感染后免疫异常相关。儿科医师应熟悉MP感染所致多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现对儿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TWNK(或C10orf2)相关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7(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 7,MTDPS7)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例TWNK相关MTDPS7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基因检测结果。以"TWNK或C10orf2"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等数据库中检索文献,
目的系统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联合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获得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纳入本Meta分析,总计1型糖尿病患儿593例,其中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307例,安慰剂或单纯胰岛素治疗组
目的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GCT)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评估影响复发的因素及辅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病肿瘤科收治的154例四肢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75例;年龄16~68岁。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Ⅰ级16例,Ⅱ级106例,Ⅲ级32例。Enneking外科分期:1期56例、2期61例、3期37例。根据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固定通道治疗巨大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采用显微镜辅助下经固定通道治疗36例巨大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8岁。病变节段:L3/4 7例,L4/5 19例,L5/S1 10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经固定通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28~77(46.49±6.60)岁;病变节段L2/3 3例,L4/5 24例,L5/S1 16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均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固定通道手术治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寰枢关节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改良Goel术式)的可行性及技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上颈椎手术治疗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8~71(35.1±16.9)岁;陈旧性齿突骨折不愈合所致的寰枢关节不稳定13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后脱位、不完全脊髓损伤4例,新鲜齿突骨折合并寰椎枕骨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