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同手足太极缘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李品银相识愈半个世纪,这么多年来,我们都保持书信或电话联系。正如他所说:“咱们是几十年的老兄弟了,情如手足。”我们心心相印,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爱好:热爱太极拳。他的拳剑出神入化,堪称太极大师中的佼佼者,使人十分佩服。
  
  以诚相待
  
  “文革”初期,李兄因反对“四人帮”而被追捕,从上海跑到北京,约我在天安门广场相见。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是被通缉的现行反革命,你不怕被连累吗?”1957年就入党的我坦诚回答:“见到你我很高兴,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你,你依然是我的好兄弟,你需要什么帮助,我将尽力而为。”我们从1953年相识,我深知其为人。如今他还像初,相识那样坦诚待我。
  
  练拳治病
  
  他没有逃出“四人帮”的魔爪,被捕入狱,几经折磨,多种疾病进一步加重,肝炎发展成肝硬化。一个1.78米高的汉子,体重仅52.5公斤,真是骨瘦如柴。出狱后,1974年有幸拜杨澄甫的得意门生濮冰如先生为师习杨式太极拳。他对太极拳痴迷,视太极拳如生命,以超人的毅力苦练,常常骑自行车一个半小时去与师兄弟练拳,往往还带着推手造成的跌伤,后半夜才回到家。
  1980年11月,他到京出差,住在我家时告诉我,他的肝病在京、沪多家名医院治疗效果都不见好,可他在坚持打拳后肝病和其他许多病都痊愈了,这真是奇迹。
  练拳能治病,能益寿延年,这才是真正领悟到太极拳的真谛。
  
  尊老敬师
  
  《太极拳谱》说“不传无德”,“学太极不可不敬”。习拳首先重德。尊老爱幼敬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1987年8月去沪,一天上午我们出去练拳,途中见一小孩腿痛难忍,李兄主动给孩子推拿按摩半个多小时,还一边逗小孩乐,以转移其注意力,直至小孩不痛为止。路上他还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乘公交车,车上人给上车的老者让座,一个小伙子却把老人推到一边自己坐下,李兄看不过去,叫小伙子让位给老人,小伙子出言不逊:“我就不让,你能把我怎样?”李品银抓住他的胳膊拉他,小伙子猛用力一抽,结果肩胛骨脱臼,小伙子万没想到他那只手像钳子一样夹着他,只好起身让座。另一同伙出拳便打,李兄用臂一挡,拳如同击在铁棍上,那同伙便不敢再打。此时众人拍手称快。事后李兄一下就把小伙子的脱臼处复位了。这也凸现李兄的功夫有多精深。
  2003年10月,他特意带着礼物从美国回来给老师拜寿。并向老师请教拳艺及按摩方法。为让老师生活方便,他把新买的住宅留给老师住。老师已住了几年。
  
  拳不离手
  
  太极生活化,就是要把太极拳的“力道”和“要领”融人日常生活中,改变生活中用“力”的习惯,这就要多练、苦练、时时练、处处练,不拘形式。
  李兄在1986年3月7日的来信中说:“我的业余生活几乎全被太极拳给迷住了,正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想将理论提高一步,使国宝更发扬光大。”1994年3月8日,他从美国来信说:“我在这里再忙也不放松练拳,走到哪里拳总是随着我,给我增添了不少乐趣……不能放松自己,要坚持锻炼,相信弟也会坚持打拳。”我的太极拳笔记本首页大字写了他的话,“拳不离手;天天老一套,天天新味道;拳不在多,而在于精。”他的练拳意识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刷牙、洗脸、洗菜、做饭、大扫除、排队等车、车上坐立、散步等都有意识地单练。看电视时也反复做单练,如云手、转腰不转臀、松臂、搓劲等。出差也不例外。当然注意行路安全。
  鸟起飞时腿要蹬,一般人走路或打拳时后腿要蹬,他迈步如猫行,后腿不用蹬,迈出的脚刚一着地还能轻利收回,走起路来腰板笔直,很有精神,步伐轻灵稳健。如果老年人都能这样,即使踩上香蕉皮也不易滑到。他上楼梯,有时一步跨两个台阶。后腿还不用蹬。这是平时苦练出来的。他练拳总是全身放松,双腿互顶,不漏气,前腿后顶劲达命门,命门后撑:后腿前蹬劲达尾闾,尾闯内收。当前腿劲大于后腿时成后坐步,后腿劲大于前腿时成前弓步,腿屈至垂直为准。他真正做到了“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强有劲的腿,加上拧腰旋胯内劲,不用蹬腿就能上台阶。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73岁的老人能轻松劈叉并一跃而起。
  他立着,几个小伙子推不动。他叫你双手使劲按着他双臂,用脚踢他裆,当你一抬脚,他一动你就跌出老远。
  他拇指朝上伸直,你双手用力也掰不动。他反而可以用灵活的肘打你。
  他卧时,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头一贴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很深。
  李兄各派太极拳都会,还拜了各派名家为师。吸取各派长处和名家的特点。
  
  见解独到
  
  他教拳总是删繁就简,弃玄存真,不唯古,不唯书,只唯实,对太极拳有独到见解。
  《太极拳谱》第25页中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他认为都是讲自己,不讲对方。叶大密的《柔克斋太极传心录》一书中“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渺”转载的对。况且《太极拳谱》第347页上对左右关系也是这样讲的。
  《太极拳谱》讲:“沾连粘随不丢顶”,他认为“不丢顶”是不丢“顶头悬”,人一低头就无劲了,要始终悬顶。不是丢了对方,因已沾住了。
  他一再讲要重视练拳的过程。不能只重开始与结尾,像以前外国人给你图纸叫你照纸制作产品,而不告知每个部件如何制作一样,是不对的。要重视开始——过程——结尾,使之连绵不断。
  他的拳每式均经过身体反复验证,如书上都说起势时两脚平开同肩宽,人们也是这样做的,但他实践证实两脚平开同肩内侧(腋下)同宽,人站得更稳。
  公园、体育场等教拳的都把每式分为动作1、2、3……他说这是外家拳的教法,太极拳要走内家拳的路子,体现内家拳的特征。内功不能断,脚不能停,四肢要不停地动。
  节节贯串,指在盘架子过程中,不要有停顿,不要有断续。他做了具体解释,如转腰脊,以腰为轴,要松沉直竖,从下到上一节节转动,当最下一节腰椎转动到一定程度时就带动上一节腰椎转,上一节再带动上上节,这样节节牵动直至带动肩、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掌达于手指,节节就贯串了,中间不能断一节。连接腰的胯不能转,从生理上讲,胯不能左右转,只能前后动。
  他一再建议我不要看那些把拳说得很繁杂的、故弄玄虚的文章。
  他曾说:“我在实践中总结出身大于手、下大于上、后大于前和意比气先、气比劲先、身比形先的‘三大、三先’的练习法,并和机械、力学、数学、电学、医学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练拳收益较大。”
  李兄的拳剑能同时统一增强健体、养生、医疗、击打四个功能。其学生遍布海内外。
其他文献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待遇激励措施,健全考评选拔制度,创造有利于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条件和机制。
自2011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呈持续上涨趋势,这将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居民的幸福感。本文分析了近期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以及物价上涨给普通居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并
近几年来,随着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兴起,叙事取向越来越多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中。本文初步梳理了叙事取向的理论脉络、概念框架和实践框架。
采用膈震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对减少结构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首先概述了隔震建筑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隔震建筑优越性,并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基础隔震结构关
凡事物有阴则有阳,有刚则有柔,植物在其茁芽时期柔也,及成为乔木时期刚也。人类在其初生时期柔也,及其壮年时期刚也。武术之用于战争者刚,用于养生者柔。刚柔相济,原为一元,发明刚柔一元论。    一、释名    中国拳术,世称之曰“功夫”,曰“打拳”,曰“白打”,通称“拳术”,又曰“技击”,包括器械及野战术者曰“武术”。    二、立论因缘    余善武术,年十四“1903年”初习南拳,自精武体育会成立
我做梦都没想到,陈颜胜校长会来到我们淄博,亲自给我们讲拳,教拳,带我们练拳!  2008年2月16日下午,接到师兄的电话,说陈校长来了。我听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师兄一句,是不是来我们这里,师兄说他已经见到陈校长了,还说晚上我们要一起同他共进晚餐。  虽然在网站上天天看陈校长的照片和拳姿,以及对打拳的感悟和见解,并不感到陌生,但初见陈校长本人,还真的有点紧张。瘦小的身材,真诚而亲和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