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动画基础教学中被忽视的环节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xud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揭示了国内高校动画专业基础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并深入探寻动画基础教学被忽视的原因,分析了解决这些基础教学问题的方法和设想。
  [关键词]动画 基础教学 美术思维 电影思维
  [作者简介]傅强(1972- ),男,四川简阳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动画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画教育。(吉林 长春 13005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117-02
  
  21世纪,中国的动画教育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国各艺术类和非艺术类高校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2001年全国开设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仅三十多所,2007年则猛增到近五百所,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新增专业,其中,艺术类高校更是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动画行业的人才需求。然而遗憾的是,由院校培养出来的动画专业人才,在整个动画行业中所占比例不到1%,毕业生改行现象严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招生与就业的巨大反差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等?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基础的重要环节。
  
  一、美术基础教学环节被忽视的原因及对策
  
  动画,简单的理解就是“运动的画”“画出来的电影”。“画”字当头,想要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需要过硬的美术基本功,许多高校的动画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源的美术基础差与择优录取。近年来艺术类高校的招生量激增,专业考核标准也有所降低,这有利有弊:一方面,万千学子得以接受高等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动画考生的美术基础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美术考生,多数是从小就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接受了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这些人学习美术的目的,都是出自热爱,而非应付高考。他们的造型能力强,美术功底比较扎实,通过层层专业加试考核进入大学,能很快地适应并完成基础课的学习,从而转入专业学习阶段。而现在的动画(包括美术类其他专业)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自艺术类院校招生录取线偏低的考虑才学习动画的,在考前一年,甚至半年或三个月突击学习美术,基础和造型能力较差。由于“画”的能力欠缺,他们构建不了画面内容,无法准确造型,对他们来说“画电影”实在太难。有的学生干脆放弃手绘方面的学习,而转入计算机工具软件的学习。可见,择优录取、保证生源质量,是各院校动画专业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教学大纲的不完善与“因地制宜”和延长学制。相当一部分新增设动画专业的学校,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直接借鉴或照搬知名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的动画教学大纲。有的院校干脆沿用以往其他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展开动画基础教学,这很难适应动画专业自身的教学要求。此外,基础课时量不足,如素描、速写、色彩等主要的专业美术基础课,大多一个学期就结课,学生原本单薄的美术基础,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笔者认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新的教学大纲,适当加大美术基础课时,以此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能力,使之适应动画专业的高要求。同时,为了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时冲突,可以尝试实行动画本科教育“五年制”,比如,美术基础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在保持原有一年共两个学期美术基础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一年共四个学期的基础教学课时。动画专业是同属于美术范畴和电影范畴的,学生要在四年内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基础与专业知识并不容易,而“五年制”对于动画这样一个专业性强的学科来说,能够很好解决教学大纲中基础课时不足的问题。
  3.疏于基础理论课教学与巩固理论课程,增设选修课。许多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过分强调动画专业的专业性,为保证专业教学的课时,删减了一些看似与本专业无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如艺术概论、美术史、电影史等基础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校动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动画艺术人才。走向社会的他们不仅仅要面对激烈的产业和市场竞争,同时还肩负着振兴中国动画的历史使命。中国动画要振兴,真正需要的不是“轻艺重技”的产业工人,而是有着深厚文化艺术底蕴的动画人才。李政道将科学与艺术比做一个硬币的两面。动画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艺术孰重孰轻的问题,已经无需探讨。但如何在动画教学中让学生突破技术瓶颈,将技术与艺术有机地融合,是动画教育界应解决的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了解动画之道,明白动画的创新之道。因此,动画基础教学,不仅要加强巩固原有基础理论课程,还要适当增设与动画艺术有关的选修课程,如音乐赏析、中外建筑史等理论课程。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涉猎,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大有益处。
  4.过于强调高技术手段应用与重视传统教学方式。CG是英文COMPUTERGRAPHICS 的缩写,是指计算机图形艺术,三维CG技术突破了传统二维动画的技术局限,动画画面变得立体,摄影角度丰富,可视性也大大增强。各院校都加大了动画三维软件的教学力度,这固然是对的,但有些院校盲目的以CG、多媒体,代替传统的动画教学内容,就比较偏激了。一个美术基础薄弱、造型能力较差的人,很难用软件塑造出一个活生生准确的人物形象,同样,一个不具备色彩写生能力的人,也无法将三维建模的背景,变为色彩光线准确、符合剧本时空要求的动画场景。没有二维动画的扎实基础,是做不出高质量的三维动画影片的。因此,高校在加大三维CG技术学习力度,以适应市场需要的同时,一定要巩固二维动画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影视基础教学环节被忽视的原因及对策
  
  动画是画出来的电影,其中,“动画”是过程和手段,“电影”是目的和结果。动画作品不论长短,最终呈献给观众的是一部影片。电影是运动着的时空声画艺术,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对电影知识中“运动”“时空”“声画”的研究与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对影视基础教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影视教学的师资也比较薄弱。
  1.对影视基础知识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认为动画是动画,电影是电影。学习动画,就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到“画”上面来,一些影视基础课沦为选修课,或是干脆被剔除出教学计划。这种错误的做法,将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动画专业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做一部动画影片,以接受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如何将成千上万张动画剪辑组合成一部完整的影片,这需要足够的影视知识和技术。画动画是先决条件,但光会画画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富的影视知识,无法创作出一部分镜头到位、声画完美、剪辑顺畅、叙事准确完整的影片。影视基础教学中的电影语言语法、电影的音响与音效,主要研究的就是构成动画电影声、画这两个要素,而电影的分镜头设计和剪辑原理,是保证动画电影叙事顺畅准确所必修的两门课程。所以,高校的动画专业,在“画”与“电影”关系的认识上要清醒,加强影视基础课程的教学力度,切不可顾此失彼。
  2.高校影视基础教学的师资不足。新设动画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大都是来自动画产业的技术人员和过去从事过美术教学的教师。他们自身影视知识的相对匮乏,也是导致影视基础教学被忽视、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深圳、上海等地,许多大动画公司只做外加工片,不进行原创,所有动画的行为,仅限于原动画加工与上色的工序,这使从产业来的教师,很难接触到动画脚本、分镜头设计等关键的动画创作过程,影视知识当然匮乏。而从美术相关专业改行而来的教师,由于美术思维占据主导,容易在主观上强化美术意识而淡化电影意识。所以,高校应针对动画专业教师开展影视知识培训,多派教师外出进修。动画专业教师也应该不断进行自学,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这样,影视基础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所提高。
  
  三、结语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培养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动画艺术人才”,是我国动画教育的当务之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设了动画专业的高校,要从基础教学环节入手,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逐步完善动画基础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牢记师责,为振兴中国动画迈出我们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丁海祥.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正确认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职工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需要从师生关系、育人环境、人文精神教育、民主平等的管理氛围等角度,“以人为本”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建设  [作者简介]张祚键(1969- ),男,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
本文探讨了目前高校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检索课与学科化服务对接的措施,希望通过信息检索课与学科化服务的对接延伸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同时能改善信息检索
电子商务实现着一场现代企业革命,迅速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竞争方式.以科技专利为导向的企业的二次创业成为企业竞争和生存的基础,而正是电子商务推动了企业"专利创业"
在知识经济挑战的今天,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关键因素,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强弱。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人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规划和政策保证,为众多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价值的空间,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确立新的择业理念,将新农村建设设计到职业规划中,把为“三农”做贡献作为事业发展方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 择业新理念  [作者简介]都振兴(1970- ),男,赤峰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邓小平
[摘要]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在深入分析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益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技能型  [作者简介]朱儒明(1965-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安全及数据库技术与软件开发研究;单光庆(197
[摘要]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新天地。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创业教育的目标和重点,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一体”)、以实施“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环境建设”为支撑(“两翼”)的“一体两翼”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季枫(1972-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国际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期刊编辑工作也逐渐过渡到了网络办公时代。自2009年6月,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辑部开始全面使用网络办公系统(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