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I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输注进行溶栓,II组患者在I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左旋精氨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血管再通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1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I组患者55例,血管再通48例,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6例,死亡1例;I组患者55例,血管再通31例,心脏事件发生14例,死亡5例,II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I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心肌梗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血管再通率增加,死亡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肌梗死;尿激酶;左旋精氨酸;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疾病发生迅速,有濒死感,临床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多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溶栓能够使患者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进而使心肌再灌注[1],从而减少心肌的坏死面积,有效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我院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采用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的诊断标准,并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将110例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在49~73岁之间,平均(63.99±2.75)岁。患者梗死部位包括广泛前壁11例,下壁9例,前间壁14例,前壁6例,正后壁10例,右室壁5例,患者从发病到入我院治疗时间在0.5h~6h之间,平均(2.11±0.37)h。II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47~74岁之间,平均(64.11±2.98)岁。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12例,下壁8例,前间壁13例,前壁7例,正后壁11例,右室壁4例,患者从发病到入我院治疗时间在0.5h~5h之间,平均(2.05±0.44)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治疗时间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吸氧、止痛、镇静,并给予心电监护。检查患者18导联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时间及心肌酶等指标。
  I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治疗,药物剂量为150万U,融入100ml盐水中,在30min内滴完,溶栓后12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每日两次,每次1mg/kg。连续治疗5d。
  II组患者在I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左旋精氨酸治疗,剂量为200mg/kg。连续治疗5d。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血管再通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1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II组患者55例,血管再通48例;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6例,包括梗死后心绞痛2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肺水肿1例;死亡1例。
  I组患者55例,血管再通31例;心脏事件发生14例,包括梗死后心绞痛4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肺水肿2例,出血1例;死亡5例。
  II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I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各指标均统计结果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及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造成心肌供血的急剧不足,进而引起心肌的严重缺血所导致的疾病。治疗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是为患者早期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2]。尽早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的心肌再灌注,使心肌梗死的面积缩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对降低死亡率有较好作用。
  尿激酶是临床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其作为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够与血管内纤溶酶原结合,激活其形成纤溶酶,通过促进纤维蛋白分解以溶解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药物自身并无抗原性,且半衰期较短,一般在10~15min,对新鲜血栓的溶栓效果较好,因此在发病6小时内为患者治疗有显著疗效。
  我院的本次试验对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尿激酶、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经过对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死亡率的总结比较,得出:使用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患者血管再通率较高、心肌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其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的患者组比较,差异较大,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心肌梗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患者血管再通率增加,死亡率降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代荣,刘宏. 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 (11)
  [2]赵宇卉,陈还珍,王兆宏等. 7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经尿激酶溶栓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5 (1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分别为89.5%(34/38)、78.9%(30/38)均显著高于对照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介入治疗在妇科非赘生性囊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来我院的130例妇科非赘生物性囊肿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在超声的引导下使用PTC针穿刺到患者的囊肿中,然后将囊内的油物吸收干净并且注入无水乙醇。结果:130例患者125例患者成功治愈,占患者总数的96.2%,4例患者手术后复发,1例患者确症为卵巢癌。结论:超声介入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妇科非赘生性囊肿是一种创伤小,患者基本无痛苦,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癌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妇科癌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为46.28±15.3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取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患者情绪改善情况分析。采取生活质量测定量
【摘要】 本文通过对250例慢性宫颈炎微波治疗的临床观察,通过利用微波的高热效应使蛋白凝固原理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法,探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   【关键词】 250例;慢性宫颈炎;微波治疗;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多发病及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有的患者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或阴道少量出血,也可有接触性出血。还有的患者经常出现下腹和腰骶部疼痛,有的疼痛可出现在大腿部或者髋关节,还有的
【摘要】 目的:探讨百忧解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百忧解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其他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后两周、四周和八周评定疗效。评定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抑郁改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分为青春期功血组(31例)和围绝经期功血组(33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青春期功血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围绝经期功血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结论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时应根据不同的发病年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