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80085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教什么”与“怎么教”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两大难题,而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则从宏观角度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同时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即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为目标,有效贯通生活与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为例,浅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生活化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12
  生活化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新趋势。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跳出应试的范畴来设计课堂教学,应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语言思维能力、阅读素养等。
  一、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多是可读性强的文章,或语言优美,或情感动人,或富有启迪意义。然而,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在阅读文本时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精神共鸣。如果教师能巧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朗读、品味、理解,便能使学生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若瑟夫的内心世界,体会“亲情”与“金钱”对其内心的冲击,设计了问题情境:“假如在你面前有一个天平,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在你心中,它们哪一个更重?如果是金钱,将会怎么样?”接着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小说文本,读出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与唯利是图,感受若瑟夫内心的复杂与痛苦。人在痛苦与疑惑的时候,会追问,会感慨,若瑟夫便是如此。他说:“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纯真善良的若瑟夫强调了于勒与“我们”一家的骨肉亲情,这其中有对于勒叔叔的同情,有对父母行为的困惑与不满,还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那些金钱关系下的小市民的尖酸与冷酷的特点,要结合时代背景与环境来理解,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便能将小说的主题、人物的形象等解析得恰到好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适时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进行适度拓展,便能让他们快速而又深入地了解莫泊桑笔下的其他小市民形象,如《羊脂球》中的马车上的乘客、《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这能加深他们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理解,并使他们从本质上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下,被金钱异化了的亲情及人际关系。
  二、交流探究,注重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性,思维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感悟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然而,重体悟而轻思维已经成为现代阅读教学的桎梏,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体现出来。如初中生阅读社论、时评、公文等的能力明显欠缺,介绍某物或某人时不会表达、逻辑混乱、缺乏条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化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阅读,并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以生活化的问题,启发学生由淺入深地开展小说阅读探究活动:“同学们,你们有叔叔吗?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称呼你们的叔叔的?再来看看,小说中‘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对‘我’的亲叔叔于勒的称呼有什么?请你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不同的称呼并思考这些称呼带有怎样的情感情绪。”学生在快速浏览中锻炼了提取信息的能力,明确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变化:从“坏蛋、流氓、无赖”,到“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正直的人、有办法的人”,再到“贼、讨饭的、流氓”。这样的生活化问题看似平常简单,却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也能够为阅读留下悬念。依据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顺势设疑:“是什么原因让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的称呼发生了变化?请用一个字概括。”学生:“钱。”教师总结并提问:“概而论之,在于勒贫穷时,菲利普夫妇对他充满怨恨;在于勒富有之后,菲利普夫妇对他又赞美、又盼望。谁能联系这些称呼简单理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学生自主概括小说情节:“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在概括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对小说主旨形成初步感知:“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与态度变化,折射出了社会与时代的深刻问题。莫泊桑着力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小市民形象,给我们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学生在交流探究中既要训练思维,又要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与技巧,这就需要教师以提问题的形式,或以案例引导的形式来点拨学生。
  三、深入教材,感知生活意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典型细节入手,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意蕴,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体悟美。当前,一些教师过度解读文本,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文学想象与审美创造,从而使语文教学丧失了应有的活力。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校园的景色,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说说,心境不同,观察到的校园美景是否相同,并解释理由。再让学生思考这一问题:“与同学发生误会后,窗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误会消除后,窗外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然后有效联系文本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在小说中找出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行时的景物描写,并思考:“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去的时候,他们周围的自然风景是怎么样的?当他们遇到年老落魄的于勒而仓皇狼狈地逃离时,周围的自然风景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学生通过阅读明确:“出发时,‘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衬托出‘我’因宝贵的哲尔赛岛旅行而快活骄傲的心情;离开时,‘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暗示菲利普一家遇到于勒后希望落空,仓皇狼狈地逃离时的心情。”在学生明确了“我们”一家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哲尔赛岛之旅,菲利普一家期盼已久,心情自然快活,而巧遇于勒却又要躲避他,这导致他们的内心很是复杂。心情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他们对眼中风景的评价。可以说,潦倒落魄的于勒给菲利普一家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最后让学生思考:“事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会对菲利普夫妇及其女儿的婚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学生在文本赏析过程中,便能激发联想与想象,加深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与小说主旨的理解,了解作者在批判中有同情、在讽刺中有理解的复杂情感。
  四、回归生活,关注审美创造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表达因生活而更具个性,让学生的审美创造因生活而丰富。教师还要充分地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文本,落实语言运用,关注审美创造,从而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小说主题表达存在的争议,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身边有类似于勒或者菲利普夫妇的人吗?你对身边的小人物有怎样的看法?是理解、同情还是批判?”由此,指引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本内容,进而明确:“评价人物时要一分为二,不要对人物形成脸谱化的理解。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冷酷,有一部分是于勒自己造成的。于勒他年轻时糟蹋钱,连累家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他发迹后给亲人寄信,说明其也有善良的一面;而沦为一个衰老穷苦的水手,又十分值得人们同情。”这样,学生便能更全面地解读人物形象,挖掘小说隐含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能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现实生活中的人,像于勒、菲利普夫妇那样的,并非绝对的善或恶、美或丑、崇高或卑下,他们都是复杂多面的。人的复杂性在于他是集善与恶、可怜与可恨于一身的。”
  总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活化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进行思维训练与审美创造,并有效建立生活与教学、成长等的联系,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董旭午《生活化语文教学基本范式的本真性及价值研究(上)》,《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
  [2] 姜艳《以生活为原浆酿写作之醇酒: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在优化教育实施过程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获得知识能力,从几个活动的优化组织入手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策略分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3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获取有效的写作素材,促使学生的阅读与协助能力协调发展。在传统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之一。而良好的观察能力不仅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写作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观察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国把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阅读能力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最关键的一部分。而且语文阅读题在语文考试当中的占比一直都比较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得分普遍不太理想,所以很多学校都特别重视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能力的提升。倡导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融入先进的读议讲练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它会根据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发展特点和个性特点,来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在减轻学生学习
摘 要:语文素有“学科之母”的称谓,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关乎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引入童话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有效策略,童话教学相对而言更能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营造童话般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融于其中,从而保障紧跟教师的步伐学习和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因此,本文主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生的认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摒弃灌输式教育,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技巧性的知识上,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在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现今的阅读教学内容发生了许多阶段性的转变,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与新课改思想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