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在《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fh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对生物制药专业的《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进行了课程设计与改革,以期解决高职院校教学授课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想脱节的严重问题。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课程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灌输式的“教”,学生在被动式的“学”,这种教与学脱节、学与做分离的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更多的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并且教与学的效率都不高。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即教学、学法、做法相结合,主张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做,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是一门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教学做合一模式尤为适合。本文主要从该课程的教学理念、项目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阐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设计
  1.根据企业调研,确定相关行业企业岗位及其岗位工作任务。课程组通过对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人才招聘网上近几年相关专业毕业生招聘需求的调研,结合我院毕业生近几年就业跟踪的反馈信息,参考部分省市地方职业资格,采用座谈、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手段,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中提炼出工艺操作员、工段管理员和辅助研发人员3个岗位,并确定了各岗位的岗位工作要求。
  2.基于行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学习目标。以职业素养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线,理论辅导为补充,设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药物分离纯化的工艺流程,掌握生化药物的分离纯化技术,具备生物药物分离纯化岗位的职业素质。并进一步细化出该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3.设置真实情境、以行动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开放式学习,坚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融合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及技能,强调学习过程的自我反馈和调控。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着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工合作、沟通协调的职业素养。
  二、项目选择设计
  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根据了解认识《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课程、《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课程服务的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职责及职业标准、胜任对应岗位应具备的相关技能的环环相扣和依次深入理念,将课程分成了基础知识、岗位素质养成、分离纯化应用技术三大递进模块。在分离纯化应用技术核心模块中按照分离纯化的工作流程分成了预处理、粗提取、纯化及精制四个学习项目。每一个学习项目进一步依据实施步骤细分成多项学习任务。学习项目设置治疗胆结石的鸭胆膏中的鹅去氧胆酸的分离纯化这样真实的情境贯穿项目始终,生产出真实的药品,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具体任务及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导性和自发性,使课程教学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按照接受任务、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工作准备、实施工作任务、数据整理、评价总结的工作流程,采用项目导向、工作任务驱动、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自学、课堂教学结合实际工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及探究应变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切实体验工作过程,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潜能。
  四、考核方式设计
  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任务汇报、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学习小组学习报告和学生协作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技能考核为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20%。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高职教育应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既要突出高等教育的层次又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把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现“教、学、做”合一,提倡产学结合,在生产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融入《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的课程设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整体提高效果显著。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满足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必将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改革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何湘岩.对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大家,2010(07).
  [2]李晓燕.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陈洁瑾.高职课程项目化开发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0(35).
  [4]李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01).
  [5]陈惠静,李星活.《质量检验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17).
  (作者单位: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笔者教初一的政治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课本的版本也已改过好几回。后来的人教版1998年4月第一版(试验本)用了几年之后,又有了新版(修订本),但内容仍是一样(只不过是“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的结构”罢了)。对于同一样的教学内容,同一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自己都感到困乏、感到厌倦。如何才能使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呢?笔者换了一种新的方式——我自己称之为“心理辅导”的方式上课。  一、换方式的依据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求学生的实践与理论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同时在主体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物理;主体性;课堂  中图分类
为改善版画材尺寸稳定性和加工性能,以榆木为试验材料,采用12组热处理工艺对榆木进行了高温热处理试验,通过进行热处理前后榆木物理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与常用版画材的比较,
我校开展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依托选修教材内引外联,将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联系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底蕴,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打下基础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编订了校本教材《渝中半岛渝中人》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规定:“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
为研发高效率微米木纤维过滤器,分析过滤器的过滤机理,建立过滤器的数学模型并对过滤效率进行计算,利用Fluent对纤维过滤器的过滤特性进行仿真,验证该数学模型的描述是否准确。通
高尔基先生有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对教师博览的阅读,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教师博览使我不再迷茫。前段时间,由于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上几个喜欢恶作剧的男生分到这个班级,在几次統考中学生的成绩比平行班级有较大的差距,这种现状不免使我有些迷茫和失落,常带着悲观情绪走进课堂,这不但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也使得我们班的学习气氛格外沉闷。正不知道以后的路怎么走时,
摘要:法学本科教育应侧重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传统法学教育的培养机制和缺陷,导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实务能力不能满足法律职业的实际需求。贯彻落实中央文件重要精神,改革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的方式外,应当从推广案例教学法、注重发挥模拟法庭的示范作用、推行法律诊所进行改革创新,提升法学本科学生的实务能力。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育;实务能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