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结构梁传递驱动模型

来源 :应用力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线性应变假设,提出了考虑粘贴层影响的智能结构梁分布力模型.通过对双面粘贴压电驱动器的智能结构梁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应变分布假设对压电驱动器驱动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忽略粘贴层的影响,将过高地估计压电片产生的驱动力;考虑粘贴层影响的智能结构梁分布力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其他文献
用苯作为源气体 ,使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 (ECR)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含氢非晶碳薄膜 ,研究了沉积温度对薄膜的直流电阻率、击穿场强的影响 ,发现它们与沉积速
本文针对了某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方法,并通过分析总图运输设计的特点提出了总图运输设计在钢铁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以薄板理论的广义混合变分原理为基础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薄板弯曲分析的有限元广义混合模式 ,给出了较实用的选择分裂因子的方法 ,算例表明有限元广义混合法比常规位移模式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测量了Bi2Sr2CaCu2O8单晶的ab面和c轴方向电阻,在其超导转变温度附近发现了反常的电阻峰出现.其随外磁场(>100Gs)和电流的增加而逐渐消失.文章认为这个反常的电阻峰是由于单
利用Elman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对非线性结构进行黑箱辨识,建立了它的非线性状态方程;提出了加快网络收敛速度的自适应学习算法.辨识结果表明,动态递归网络模型优于传统辨识模型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10mm×10mm SrTiO3(STO)台阶衬底上用单层YBa2Cu3O7-δ(YBCO)薄膜制备了dc-SQUID一阶平面梯度计,探测环面积约为33mm2,基线长度d=4.5mm.该梯度计在无屏蔽条件下对地磁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