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直肠癌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或低位前切除术的550例患者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检验分析吻合口漏发生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漏定义为直肠切除术后,结肠与直肠或结肠与肛管吻合口的肠壁因坏死或脓肿形成,导致其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引起的肠管内外腔隙相通。分为3个等级:(1)A级,不需介入性操作治疗;(2)B级,需要介入性操作来治疗但不需手术治疗;(3)C级,需行手术治疗。
结果550例行前切除或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中,32例(5.8%)术后2~14 d发生吻合口漏,其中15例(46.9%)为A级,4例(12.5%)为B级,13例(40.6%)为C级。围手术期相关死亡5例(0.9%,5/550),其中吻合口漏相关死亡3例(9.4%,3/32),非漏相关死亡2例(0.4%,2/518),两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提示,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新辅助放化疗(P = 0.011)、术中出血量多(≥100 ml)(χ2 = 11.980,P = 0.001)以及行吻合口缝合减张(P = 0.015)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新辅助放化疗(OR = 2.402,95%CI:1.004~5.749,P = 0.049)、术中出血量≥100 ml(OR = 2.971,95%CI:1.269~6.957,P = 0.012)及吻合口缝合减张(OR = 2.304,95%CI:1.008~5.263,P = 0.048)。
结论直肠癌行前切除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8%。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术中出血量多以及行吻合口缝合减张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风险较高,需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