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昶教授在世界上首创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循环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有效的心肺复苏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恢复患者脑功能。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的王源昶教授于1957年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的"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之意外及其处理"一文就在世界上首先报道了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并详细描述了其应用的具体方法,这在心肺复苏术领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也是我国麻醉学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此后至1964年期间他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介绍应用此法救治心跳骤停患者的经验,这比1960年Kouwenhoven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早提出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方法的文献"Closed-chest cardiac massage"更早。王源昶教授应是在世界上提出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概念、理论与方法的第一人。

其他文献
1.数值范围号一股使用浪纹连接号“~”,例如:5至10可写成5-10;但5万至10万应写成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2.幂次相同的数值范围,前一个数值的幂次不能省略,例如:3×10^
头面部带状疱疹主要累及三叉神经、颈脊神经、面神经,包括眼带状疱疹和耳带状疱疹两种特殊临床类型,其疼痛剧烈,且易发展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旦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程度往往较其他部位更加显著。由于位置特殊,使得连续性神经阻滞和脊髓电刺激术等治疗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其治疗更加困难。本文拟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临床文献,综述头面部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银质针联合乙哌立松治疗腰部肌筋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确诊为腰部肌筋膜炎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IDDS)是治疗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上仍有一些争议,而在国内应用较多的部分内置系统尚缺乏应用总结和规范。本文就国内外IDDS在癌痛治疗领域中的应用现况及相关问题,包括适应证和IDD装置选择、药物应用、围术期管理等进行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