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ue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做好新时代的思想宣传工作,就必须正视和因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其不利影响。
  互联网看起来是一个虚拟空间,实际上却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互联网如同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如虎添翼,变成正能量的扩音器,成为党和政府宣传主流舆论的新平台;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变成负能量的生成器,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心腹之患”。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事关宣传思想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水平,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网聚正能量,同筑中国梦。
  让互联网为我所用,就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依托互联网覆盖广泛、传播快捷、信息海量的独特优势,加强自治区网络阵地、网络内容建设,让更多的主流舆论和正面信息占领网络。要努力将互联网建成宣传党的主张的重要阵地,推动传统主流媒体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在网上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补助,宣传真善美,宣传新风正气,营造出网上良好的舆论氛围。
  让互联网为我所用,还要重视群众呼声。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传递声音的主要平台,是群众呼声和诉求的重要传播载体。我们要重视这些声音,回应这些诉求,让互联网成为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能借助互联网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网络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最忌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一成不变地用老思想、老套路来应对新形势。网络时代的舆论控制和引导,应该主动出击,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更有效地传播新风正气,更深刻地揭露和反击错误的思想、观点和倾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氛围。
  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互联网的舆论引导工作也不例外。要掌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必须要选准人、用对人,才能顶得住、打得赢。否则,我们在网络舆论工作上就可能会吃败仗。要加快培育一批懂技术、懂网络宣传的行家里手,团结一批网络名人,组织一支网络宣传队伍,建设一支强大的网军。此外,我们还需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严密防范和有效遏制互联网的攻击和渗透行为,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
  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更需要依法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对于互联网的舆论而言,法律是最有效的武器,我们要用好它,更要用对它。要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精神,加强网络社会的管理,一方面要及时有力地对网上的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进行批驳,另一方面更要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对那些恶意造谣生事的言论,不仅要在网络上严加控制,更要追究到人,严厉惩处。
  谣言往往比真相先一步抵达,这是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的谣言,“清者自清”的规律在互联网舆论工作中已经不适用,要想让谣言不攻自破,就必须用真相来破解。所以,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我们的应对策略应该是“及时主动地回应”,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以真话、真相为武器,让那些来自互联网的鬼魅伎俩无处容身。
  总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舆论引导没有局外人,更不需要旁观者。各级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破除畏难情绪,积极介入,因势利导,依法管理,灵活运用,形成掌握网络舆论的强大合力,不断开创我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其他文献
近几年,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新闻媒体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民生新闻呢?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诉诸情理二字,拉近媒体和观众的距离。  一.深化民生新闻的本质,强调公共服务性  民生新闻应加强新闻内容质量,深度挖掘新闻题材,强化“公共服务性”,把“民生”放在“国计”高度进行报道,加强新闻报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促进和推进包容性发展需要发挥政治建设系统的特殊作用和选择动态稳定的政治建设形式。包容性发展的内容体系在政治建设层面首先表现为民主政治建设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这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媒体肩负地的任务更加艰巨,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分众化、“草根”化,对媒体传播目标的分类,内容组织区分,以及对社情民意的回应等等提出了更加急切而细致的要求。另外,在现代传媒语境中,即便是主流媒体,其生存发展赖以维系的也不可能只是党报、党台的地位本身,而是依托良好的公信力、权威性,去创造区别于一般媒体的舆论引导的厚度和强度,进而去扩大和增强公信力、权威性,在有价值的传播中实现传播者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