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糖激酶-Ⅱ基因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治疗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si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己糖激酶-Ⅱ基因(HK-Ⅱ)在人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抑制HK-Ⅱ对结肠癌的治疗效应及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4种人结肠癌细胞HK-Ⅱ基因的表达情况.在HK-Ⅱ抑制剂(3-BrPA)诱导下,通过MTT法观察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DNA片段;底物比色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术和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线粒体膜通透转换孔(PTP)开放的变化.结果 HK-Ⅱ基因在4种人结肠癌细胞中明显表达.抑制HK-Ⅱ(3-BrPA)能明显控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300 μmol/L 3-BrPA刺激LOVO、HCT-116、HT-29、SW480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7%±2.0%、83.4%±4.1%、89.7%±3.7%和80.6%±0.9%.与小剂量3-BrPA(25 μmol/L)联合作用LOVO细胞48 h,低剂量表阿霉素(0.05、0.1μg/ml)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由5.1%±1.3%和10.5%±2.0%分别增至46.5%±3.2%和57.9%±3.3%(P<0.01);而低剂量L-OHP(0.5、1.0μg/ml)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则由19.2%±6.1%和32.2%±2.2%分别提高到48.4%±3.2%和60.5%±4.6%(P<0.01).50、100、150 μmoL/L 3-BrPA诱导LOVO细胞24 h后,caspase-3活性分别为1.13±0.11、1.60±0.20和3.03±0.11(P=0.000).3-BrPA作用LOVO细胞线粒体20 min后,PTP开放程度为40.0%±3.5%,而对照组(CaCl2)为37.4%±2.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100 μmol/L 3-BrPA刺激LOVO细胞1、3、5 h后,△ψm下降率分别为12.7%、15.4%、26.8%.结论 HK-Ⅱ基因可望成为结肠癌的有效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例 1,女 ,3个月 ,因反复抽搐 2个月入院。第 2胎 ,妊娠35周因前置胎盘剖宫产 ,生时轻度窒息 ,出生体重 2 .2kg ,奶粉喂养。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窒息复苏后住院1个月
作者观察经上颌窦镜检查证实的慢性上颌窦炎100例(男46、女54),年龄17~62岁,用4mm,30°内窥望远镜进行系统的鼻内窥镜检查,包括中鼻道和前组筛窦和中鼻道窦口区。结果:58例为
目的:探讨养阴通脑颗粒(YYT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分假手术组、MCAO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