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教学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材采用了更多的直观形象的图片,更符合了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同学们更喜欢看数学书,感观上使教材与学生更贴近,在内容上也更接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题在很多情况下,也都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到亲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但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以上特点,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新教材题材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
  新教材比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每个知识点,新教材都以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入,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巧妙地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空间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动机,效果非常明显. 例如,教学“统计”时,设计“学校运动会”这样一个气氛热烈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会非常喜欢. 这样呈现的一幅色彩鲜艳、形式活泼的插图中包含许多数学问题,学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学生会很感兴趣,热情会很高. 再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教材出现的仅仅是用小棒摆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如果深入挖掘教材,设计成:两个小朋友在玩游戏,认真观察一下,谁能发现他们的游戏规则?利用这个规则我们也来摆一摆,看看共用小棒的根数和增加三角形的个数有什么联系.这样的情境导入,学生会更感兴趣,带着激情,带着兴趣,带着好奇,更带着探索的欲望参与到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会,重组、活用教材
  新教材给了教师无限的创造空间,使课堂教学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另外,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更不是学生原有知识的重复过程,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同时关注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例如,教学“认识时间”一课,在开始备课之前,首先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在课前通过调查,就会发现学生中会看整点的几乎占100%,知道时针和分针名称的也有大多数,如果这节课教师仍然讲授怎样看几点,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设计这节课时,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认读各种“整时”来发现“整时”的一般规律. 教学中,最好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说说自己是怎样认7时、8时、10时的,通过介绍不同“整时”的认读方法,从而发现规律: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新教材鲜明的色彩和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兴趣大增,这些都是设计课堂教学的资源. 例如:教学“分类”时,可以让每名学生把自己的书包倒出来重新进行整理,然后问:你是怎样收拾自己的书包的?为什么这样收拾?在收拾的过程中经历“分类”知识的学习,从而体会“分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小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三、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许多例题、插图都可以给学生提供多个信息,以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教材中给出“体育用品商店图”, 让学生任选两样物品,计算一下需要多少钱. 如:37 12 = ?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可以引发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 有学生认为“37 12 = 47 2 = 49”,有学生认为“37 12 = 40 9 = 49”等等. 这样的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叙述算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得多.
  四、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课堂教学向外延伸
  课堂是学习各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学习内容向实际生活中延伸. 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 结合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如学习“时间”时,让学生在家中经常与父母交流“对时间”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又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到商场观察价格标签,进行购物活动,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与互换. 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如学习“统计”时,除了教材提供的统计对象以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对学校班级、男女生人数、一周的天气等进行统计,有些统计对象学生可能比较好操作,而天气或气温的统计,困难相对较大. 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有关天气或气温的信息. 比如:通过收看天气预报、看报纸、询问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等途径. 其次要督促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最后汇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生活是个大舞台,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原本单调、死板的数学内容能生动活泼地呈献给学生,将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愿意学数学,更喜欢上数学课,这样的数学课才是真正的数学课.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学逐渐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向如何解放孩子的天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发展。新的教育目标下,要求小学教学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顺应改革潮流的新时代学生。  【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1.084  小学美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状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随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在进行教育评价中,不但要注意外在评价,还要注重自我评价. 只有每一名学生对自己都具有一个全方位评价,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素质教育,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 其中主动、互动、能动行为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木霉菌作为有效的生防菌制剂已应用于多种作物土传性病害防治,但不同土壤中木霉菌的定殖状况不同,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得出,木霉生防菌在不同类型土壤区系中的定殖期为3~6个月,不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经典美文鉴赏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经典美文鉴赏在培养写作能力方面的实际作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 经典美文鉴赏 写作能力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10
【摘 要】父母在小孩子入睡前为他们讲一些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希望小孩子能从故事中懂得人生道理,因此童话故事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知识。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未发育成熟,但是小学语文中的文字又是比较复杂枯燥的,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将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儿童文学作为学习语文的桥梁。本文将探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古代文学阆苑中最馥郁芬芳的一块园圃。它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