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桐柏出土春秋“养国”玉器选粹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桐柏位于豫、鄂两省边陲,这里是千里淮河的源头,桐柏山环抱该县大部分县境,自古以来这里就以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著称于世。人类在这里开发得较早,也给这里留下了众多古文化遗迹和遗物。
  
  1964年桐柏月河镇左庄村村民在深翻土地时,在该村村北约300米的丘陵斜坡地带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后来在这里相继发现了一些古墓葬。1992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桐柏碱矿开发工程,对这里的部分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春秋时期的墓葬4座,其中大型墓葬1座,小型墓葬3座,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等器物。2001年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宁西铁路建设工程,对月河墓地进行第二次抢救发掘,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22座,出土一批青铜器和玉器等器物。
  经过两次正式发掘,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处墓葬群实际上是一处排列有序,并有严格等级和规划的墓地。从墓地几次发掘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推断,该墓地是春秋时期“养国”贵族墓葬。养国是东周时期淮河流域的一个小国,后被楚国灭亡。在这处墓地当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是第一次发掘的月河一号墓,该墓的墓主经过初步推断为养国的国君“受”之墓,时代为春秋晚期前段。作为月河墓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墓葬,该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特别是玉器就达400余件(组),很多玉器都是极为珍贵的精品。现从该墓出土的众多玉器中选出10余件精品做一简单介绍:
  玉牙璋(图1)通长25,7厘米,宽5,4~6,2厘米,厚0,4厘米。颜色为黑色,体长扁薄,尖端为直角,一面有磨损痕迹。器身一面稍内凹,一面稍外弧。阑部两侧还有3组6个牙脊。底部上方有一圆形穿孔。整个器形高大壮观,制作精美。由于玉璋多见于夏商,到两周时期已极为少见,故有学者认为此牙璋可能制作于夏代。
  玉矛(图2)通长21,3厘米,宽5厘米,厚0,8厘米。这件玉矛颜色为黑色,材质为南阳独山玉。也是该墓出土的玉器中仅有的几件独山玉器物之一。器形为扁平体,柳叶形。双刃经过打磨,下部还有两个钻孔,整个器物打磨精细做工精良。
  玉戈(图3)通长23,7厘米,援宽9,1厘米,厚0,7厘米。颜色为黄褐色,有白、黑沁色。器形为扁平体,弧形锋援斜直,援身有一穿孔。援后部还有三个穿孔。器物的表面均阴刻纹饰。有龙纹、兽面纹和卷云纹等纹饰。该玉戈纹饰精美、造型精巧,为罕见的玉器精品。
  玉扳指 (图4)通长4,1厘米,宽2,65厘米,厚1,1~1,35厘米。颜色为微红,形状为椭圆形,下部齐平,中间是大圆孔,用来套入手指,后有一小横孔。器物外边有一扳突,用来控制弓弦。器物外表均饰龙纹。此器物制作精美。
  
  玉人(图5)通高4,2厘米,宽1,6厘米,厚0,75厘米。颜色青色,为一圆雕型器物,无臂。先用圆雕技法刻出一个男性站立的形象。再用阴线雕、浅浮雕技法雕刻出大眼、高鼻、大耳、阔口,浓密胡须。背面刻有头盔、甲胄和绑腿等。两足及头部均有圆形穿孔。正面及背面的纹饰装饰主要为云纹。该玉人刻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显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平。
  玉柄(图6)通长12,3厘米,宽0,9~2,2厘米,厚1,1厘米。颜色为青白色,呈长方体,一端内收。两侧中部均刻有凹槽,两面的纹饰大致相同,为龙纹,只是在窄端简化为龙首,是一件很好的装饰玉。
  玉龙(图7)通长9,5厘米,宽2,4厘米,厚0,2厘米。颜色为青白色,有褐色沁色。器形呈片状,凸吻,圆目,尾卷。头部饰单柄花纹。身体上部及下部有圆形穿孔。该龙身上用阴线法刻画出的纹饰线条流畅,制作精美。
  
  玉虎(图8)通长14,4厘米,宽8,4厘米,厚0,4厘米。颜色为黑色,有褐色的沁色。此玉虎为一对,两者大小基本相同,器形呈片状。垂首,凹背,尾上卷。虎身纹饰较多,主要有龙纹、绞丝纹、云纹、陶索纹等多种纹饰。背面为素面。头尾各有一大穿孔,背腹各有小孔。该虎形佩饰造型生动,动感极强。
  玉鸟首刀(图9)通长21,6厘米,宽1,4~1,6厘米,厚0,3厘米。颜色为黑色,为狭长体,刀身及背面均有双面刃,刃部微凸,背面平直。柄部饰简化的龙纹和云纹。在刀的顶端还雕有 一小鸟。该玉刀造型生动,纹饰精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器精品。
  玉匕(图10)通长31,7厘米,宽4,7厘米,厚0,2厘米。为青白玉,颜色为白褐色,为扁薄狭长体,圭形首,器物左面呈凸起状,另一面凹下。整个器形为素面,显得简约庄重。
  玉躺(图11)通长13,2厘米,宽0,3~1,5厘米,厚0,2~1,2厘米。颜色为黑色,器形呈角状。一端为椭圆形,中空,另一端扁形实心。中间饰有纹饰,粗端尾部有一圆形钻孔。
  玉笄(图12)通长14,6厘米,宽0,9~1,3厘米,厚0,1~0,38厘米。颜色为黑褐色。器形为圭形,器物的一端刻有凹槽,此应该为悬挂装饰物之用。器物虽为素面,但琢磨精致,很是灵巧。
  
  玉耳勺(图13)通长7,1厘米,宽1,2厘米,厚0,3厘米。颜色为黑色。长方形体,柄面有纹饰。侧面雕琢有凹槽。柄上还有一穿孔。该器物应该是一件实用器,小巧玲珑,令人爱不释手。
  玉牌饰(图14)通长5,5厘米,宽1,9~2,1厘米,厚O,2厘米。颜色为白色,有沁色,呈片状。正面饰龙纹,背面无纹饰。四边雕琢有对称的凹槽,上下两侧均有两个穿孔。简约大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装饰品。
  
  玉环(图15)直径9,4厘米,孔径5,75厘米,厚0,45~0,4厘米。颜色为黑色。正面分内外两层,刻有多个龙头纹饰,玉环的背面为磨制素面。该玉环纹饰繁缛,制作精美。
  玉块(图16)直径8,45厘米,孔径4,25厘米,厚0,15厘米。颜色为白色。有沁色部分变黑。呈片状。正面无纹饰,打磨光滑,背面亦无纹饰。器身一面平直,一面有斜磨的刃状棱角。
  
  玉镯(图17)直径6,2~6,5厘米,孔径5,8~5,95厘米,厚0,6~0,7厘米。颜色为黑色。呈筒状,宽窄、厚薄均不相同。该玉镯无纹饰,且打磨光滑。器身横项还钻有6个小孔。
  玉珩(图18)通长8,8厘米,肉宽2厘米,厚0,25厘米。颜色为黑色,个别地方有沁色。正面阴刻连体龙纹。两端为龙首。圆目,有须。装饰有云纹。两端龙首处各钻有一穿孔。背面光素,中部亦钻有一小穿孔。
  
  玉冲牙(图19)通长8厘米,宽1,2厘米,厚0,4厘米。颜色为白色,有褐色沁色。形状为弧形,呈扁薄体状。正面饰有阴刻龙头纹。粗端为龙头,椭圆形目,口微张。龙口处有一穿孔。细端为龙尾,且雕刻细腻,特征明显。背面光滑。
  
  桐柏月河墓地出土的玉器是我国工艺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这批玉器品种齐全,种类繁多,从礼仪用玉、生活实用玉、丧葬用玉到生产工具等几乎是无所不包。器型有璧、环、瑗、戈、矛、龙、虎、人、管、牌饰等多种。这些器型基本上涵盖了东周玉器的大部分内容。这批玉器的材质主要选用的是新疆和田玉,有极少数是南阳独山玉。雕琢技术主要采用琢磨、圆雕、阴线雕、浅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术。纹饰的装饰主要运用龙头纹、云纹、兽面纹、蚕纹、蟠虺纹等方法。从玉人形象逼真及玉戈独特的造型上看,当时的雕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
  养国原本只是东周时期一方不见其名的小国,在养国贵族的墓葬中竟发现有如此之多、之精的玉器,这在淮河流域的诸多小国中实属罕见。这批玉器中的玉人、玉戈、玉牙璋等玉器的精美程度,已经达到或甚至超过了同时期楚国的某些琢玉先进技术。这反映出东周时期先进的雕琢技术和养国上层贵族的生活水平。为研究我国的工艺美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其他文献
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康明斯并购襄阳康豪以及石墨电极卡特尔案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使得公众和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本文通过对美国反托拉斯法和
小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真假比喻句”的问题,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那是因为他们从外形看长得太像了,有些同学就被这样的“真假比喻句”给弄昏了头脑。但是,只要我们老师给予合理的指点,就很容易分清了。    一、认识“真”比喻句    1、本体和喻体要同时出现。用“像‘作喻词的比喻句都属于明喻,因此,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应该出现。如:  例: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  这个句属于比喻句,第一句里把”湖面“比作”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