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入手开展科学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活实际情况,进行生活化教学。
  小学科学是重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熏陶孩子热爱科学,同时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通过在生活实践中去了解科学,才能够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进行紧密结合,体验生活的意义和学习的乐趣,最终实现科学的内在价值。因此老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应当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还应当创设更多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以全面提升科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可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情况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同化和共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真正认识科学知识。
  比如,在讲授《磁铁的两极》一课时,首先出示一块小磁铁和一个小螺帽,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而且很多学生都玩过,所以开始就会对课程比较感兴趣。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我这块小磁铁可以吸住这枚小螺帽吗?”学生们都知道可以,然后老师示范一次,又换一个大螺帽:“那它能吸住大螺帽吗?”学生回答:“不能,要用大磁铁。”当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中之后,老师就将学生向课程目标上引导:“为什么不同的磁铁吸力不同?”学生就会非常好奇,兴趣被激发,
  思维也打开了,有的拿出自己的磁铁来试验,最后发现不仅不同大小的磁铁吸力不同,而且同一块磁铁的不同地方吸力也不同,“哪位同学举一个生活中运用磁铁的例子?”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钱包扣”“冰箱门”等,通过这个简单的情境演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活跃,而且还让学生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并与生活产生了联系。
  二、积极探索,感悟科学魅力
  在科學教学中,学生对于内容、案例等知识的熟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所以应当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不断接触生活中的事物,积累生活经验,最后联系到科学方法。
  比如,结合学生的生活开展科学实验课,能够让他们边学习边思考生活中相似的情境,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要怎么样将煮熟的鸡蛋放入个瓶口比它小的瓶子,这是通过实践证明了的,学生对这些都会非常好奇,会不断探究,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改变气压让鸡蛋进入瓶内。比如,在一个杯中装满水,放上纸片,为什么倒过来水不会流出来?在冬天里墨水瓶盖拧太紧打不开怎么办?冬天如何解决道路结冰的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遇见的,而这恰好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三、联系生活,积累科学素材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上的内容,如彩虹、滑轮、气体等都是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提炼而来,它们都有着生活原型,所以应当将身边的一切资源都运用到科学之中,植根于生活,深入挖掘科学素材,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可以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的,从而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真正体会到科学生活化。
  比如,在进行《声音是怎样产生》这个实验课程时,老师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最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不同事物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等,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运用身边的一切工具来制造声音,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最后让学生明白声音是震动发出的并且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包括音量、音色等各方面;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媒介,而且速度是不一样的。最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在下课之余或在家里的时候,思考身边的物体都是否能发音,不同的力度、不同敲击物等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差别。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东西,然而通过课堂学习却挖掘出了无数的科学知识。
  四、加强实践,提升运用能力
  科学绝不仅仅是来源于生活而成了纯粹的理论和书面知识,这些知识更应该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学以致用才能够体现科学的精髓和真正价值。因此必须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用科学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导体与绝缘体》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和具体作用,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运用,给学生电阻、电线、小灯泡、导体和绝缘体等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导体使灯泡正常使用,用绝缘体让灯光熄灭,最后给学生举例我们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铁丝、铝丝、湿棒等都是导体,所以在实际中不能拿着它们去碰电,而胶、干竹棒等是绝缘体,“如果有同学触电了,怎么办?”学生会知道不能用手去拉,而要想办法先断电源,然后再用干棍或者胶棒去拨开电线,而且要将电线用胶布缠好。这不仅让学生学到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总之,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当运用于生活,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小学生的思维、智力还处在发育的阶段,对于理论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小学开展科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更多的实际体验,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将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科学植根于生活之中,并且不断创造情境,设置问题,体会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乐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科学、用科学和再创造的完整过程,使科学回归生活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小学数学来说,其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就小学生来说,其不仅思维逻辑等发展尚不成熟,相对应的自治性也较差。如何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探讨活动中,就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文章
目前在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普遍不太受重视,如何让在主科夹缝中生存的美术学科成为学生欢迎且受益匪浅的课程,无疑是高中美术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美术是一门集大成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如果能在课堂上有机引申和关联其他各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他们学习过的其他科目的知识内容,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笔者以为,高中美术教师应当努力寻找美术与语文、外语、数学、
近年来,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张孝纯先生首倡“大语文教育”,凝聚了他十年的心血与智慧,非常值得语文同行们温故知新。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都被赋予了多彩的时代内涵,“大语文”教学观也需要与时俱进,比如课堂教学内容对树人育才的影响,学生地位与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课堂教学如何积极有效地和社会生活打通等等
一、我区建筑业的形势与任务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领导下,在建设部的指导下,在全区建筑行业所有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我区的建筑业总的来讲,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去年建
设计小区会所时,让经营者参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商考虑的角度和经营者考虑的角度往往是不同的.发展商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整个小区的住宅卖得更好,却往往忽视了日后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