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染色体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儿404例,分别采用CC法和FISH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比较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结果 404例患儿中,采用FISH技术检测出57例(14.1%)MLL基因异常
【机 构】
:
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诊断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异常、染色体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初发AL患儿404例,分别采用CC法和FISH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比较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结果 404例患儿中,采用FISH技术检测出57例(14.1%)MLL基因异常,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40例,其中MLL基因探针信号数目异常23例、MLL基因重排1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17例,其中MLL基因探针信号数目异常2例,MLL基因重排15例。CC法检出MLL基因异常27例(6.7%),包括ALL患儿15例,其中明确MLL基因重排伙伴基因13例;AML患儿12例,其中明确MLL基因重排伙伴基因11例。2种方法MLL基因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ISH技术MLL基因异常检出率高于CC法,CC法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直观呈现MLL基因重排异常类型并明确其伙伴基因;2种方法可优势互补,对MLL基因异常AL的诊断均有较大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让青少年能够在快乐的心态下实现全面发展,在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保障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推出了“双减”教育政策。学校和社会认真贯彻“双减”政策,我校不断推进以减轻学生课后作业压力和培训压力为目标的教育举措,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五育并举。我们沿着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得到减轻,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营造更加愉悦的数学教学课堂。
老师的专业化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等方面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对于老师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要求老师不仅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授课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教学观念等等,这些指标都能够体现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的要求自己,加强自身能力,学校也应该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提高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更加高质量的师资团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内
首先以社会认同理论为背景,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组织认同对员工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个体道德同一性水平的调节作用。其次,基于372份有效问卷数据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正向促进员工幸福感,组织认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同时,相对于那些道德同一性水平低的员工,道德同一性水平高的员工组织认同感更强,相应的幸福感也更高。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管理启示。
针对现实场景中车辆运动模糊、车牌倾斜、自然光照以及阴雨天气等环境影响导致的识别精度低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牌识别系统。该系统对采集的车牌图像进行灰度化、边缘检测和二值化等预处理,减小定位难度;通过图像识别处理算法进行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经实验验证,车牌识别系统字符识别准确率为94.98%,在识别准确率方面达到了符合预期的表现,基本满足了日常实际应用的需求。
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教育教学中开展五育融合的意义,探究五育融合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提出五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路径,即以德育人、以智启慧、以体健美、以美润心、以劳树德,建构温度课堂、思维课堂、活力课堂、生态课堂、生活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炎症细胞因子在癌症患者行为症状的生理病理机制上可能起重要作用。外周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神经、体液、细胞三种途径进入大脑,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及各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症状群的发生。本文主要综述了炎症细胞因子与癌症患者症状群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了癌症患者症状群潜在的炎性机制,并提出调控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在治疗癌症患者症状群方面的前景和方向。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对电网的运行调度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模糊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LSTM),提出了一种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通过滑动时窗将历史数据划分为时序片段,将功率波动特性以时段为样本进行分析;然后,定义了3种特征指标提取波动规律,采用FCM方法进行时序片段聚类,在聚类后重
“双新”背景下,科学教育贯彻“五育”融合有着必然逻辑,它是“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是新课程方案的价值旨归,是新课程标准的行动指南。在“双新”酝酿期,科学教育推进“五育”融合存在三种实然状态:“五育”目标不均衡、不全面,五育实践不充分、不完整,五育评价不凸显、不到位。随着“双新”的扎实推进与落地,科学教育“五育”融合的应然路径将会越走越宽广:以“五育”目标统领科学学科教育总目标,以“五育”实践融合科
漫长的穴居生活使"洞穴"作为建筑的原型之一根植于人类的集体记忆中,在神话情绪及生命崇拜的观念下,洞穴被赋予与神沟通、实现重生的功能,并对后世居住建筑、宗教建筑、墓葬建筑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梳理洞穴空间隐喻的形成出发,以生者容器、死者容器、通道为例阐释"洞穴原型"的形态发展;从"母体关怀"的解读角度结合对建筑学本体的思考,阐释20世纪非线性建筑师基斯勒在其代表作品中对"子宫—洞穴"空间的重塑,管窥
汉语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直接修饰双音节名词所构成的AA+N双音式(如“圆圆面孔”)虽在口语体中是非法形式,但在文艺体中却是合法形式。这一非法与合法对立分布的原因与机制,目前尚未理清。文章发现:AA+N双音是文学语言中的一种文雅格式,具有凸显形象的摹状功能。AA+N双音式的语法形式与其“文雅描摹、凸显形状”这一功能的对应,是语体语法“语体不同、语法则异”基本原理的体现。AA+N双音式具有如下文艺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