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滴水穿石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43173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这种养成教育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借本文对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进行相关论述,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阶段;行为习惯
  一、关于养成教育的相关背景
  养成教育的一切出发点与措施都是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从成长的角度来进行养成教育的实施,才能减少养成教育的盲目性,调动学生与家长的主动性,配合学校进行养成教育。而从实际情况来说,养成教育可以按年龄段来分不同的重点,如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养成教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在中高年级阶段,就应该加强日常习惯和文明习惯的培养;到了高年级阶段,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交往习惯。
  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正如巴金先生所言:“孩子成功的教育应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其实,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其在特定的情境下形成的个体行为,家长或老师会把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并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无益于孩子发展的,同时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习惯归纳为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这一点分析,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其一生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对小学生而言,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的习惯主要包括了生活习惯,也就是作息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与运动和消费习惯。学习习惯包括日常的读书、阅读以及思维方式等的惯性。这些都是体现于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方方面面的细节,而在小学教育中,其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都是受到其行为习惯的直接影响的。良好的作息习惯,如不早退、不迟到、爱护公物、注意节约、待人有礼貌等良好生活与交往习惯等,都是体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应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勤于思考等,才能提高小学阶段的教育成效,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作好铺垫。
  二、如何在小学阶段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行为习惯是指不需要个体付出意志与努力就能执行到位的行为方式。从广度上来说,影响一个人成才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5%,而非智力因素则占75%。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正是说在小时候所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本性一样牢固,而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很多时候都是受这些直接影响的。
  1.小学低年级阶段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指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教育。对于学校而言,重点是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年龄小,正像小树刚开始抽枝,此时正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如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可以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如果错失良机,就会难以补救。因此在此阶段,养成教育在于从细从紧,在于落实与执行。可以通过主题班会,通过晨会来讲解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常规要求,教师应亲身示范,让学生直截了当地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去想想自己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可以改的。并发挥同学间的监督力量,如设立“啄木鸟行动小组”,让学生之间以游戏的心态去慢慢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以儿歌的形式让低年级的小学生记住相关的规范,如“铃声响,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小嘴巴,快闭上,认真听讲用心记;写作业,勤于思,练就本领比高低;好习惯,早养成,健康向上有活力”,等等。这些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其习惯培养效果非常显著。如儿歌“弯弯腰,伸伸手,地上垃圾跟我走”,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会始终提醒孩子们注意环境卫生。同时教师选拔出榜样,让学生去效仿,并通过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宣传表扬的方式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风。对于此阶段的养成教育而言,应从细节入手,哪位学生卫生习惯好,课桌收拾干净,写字工整等,都可以纳入表扬与关注的范围。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把一个学年的养成教育内容进行按月划分成大主题,再把这些大主题划分成小项目。接下来,再按周执行,每天重复一次训练,每周进行一个良好习惯的回顾,每四周再进行一次大的表彰。
  2.小学中年级阶段
  进入小学三、四年级,学校的养成教育就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其健康习惯与文明习惯上。考虑到此阶段的小学生还是处于知识积累的阶段,不仅经历浅薄,同时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还处于很表面的阶段。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感受起,明白为什么要按时剪指甲,为什么要抬头挺胸走路,为什么不能挑食,为什么要早睡早起,等等。此时的养成教育教师可以慢慢教会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应该让学生对卫生保洁工作进行重视。
  如可以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成长记录袋,把里面的卫生保洁按学号进行随机划分。特别是从对于文明习惯的培养上,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如何行礼,从书写的规范到升国旗时的规范,从上学放学时的站路队,到与教师如何行礼问好,等等。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渗透到学生的行为思维中去。对每个行为习惯的环节与细节都进行细细纠正,并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上去领会良好健康习惯与文明习惯的益处。
  3.小学高年级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即五、六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交往习惯。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把养成教育的重点放在情感的激发上。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此时再以长篇大论式的说教来进行教育,很容易让学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基于此,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养成教育时,应针对此阶段学生的心理与情感特点,通过针对性设立各种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从设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模式。还可以通过设立知心信箱,让学生把自己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困难诉诸笔端,教师予以回信,或者在课堂上进行侧面回应,甚至还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讨论。但一切都应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为基础进行,以保证学生在这样的倾诉里得到帮助,感受到温暖,培养其乐观积极的心态。还可以进行“手拉手”结对子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互帮搭档,不仅可以在这样的结对子当中让学生们彼此学习,还可以进行交往习惯的培养。当然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征文比赛等来激发学生正面的荣誉感、团体意识,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起良好的团队精神,培养起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意识,并在活动的实践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思维模式与交往习惯。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养成教育来说,应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根本。从学生的成长内动力入手,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任务与教育方案。同时,以学生的心理为重要参考,在进行养成教育时,注重其亲和力与灵活性,在保持学生宝贵天性的同时,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当然,还应注意养成教育的持续性以及与家长的配合度,只有发挥出教师、学校、家长的全部力量,才能保证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六林,郁培林.缓坡上升的学生规范[J].教书育人,2010(01).
  [2]肖昌斌,李长明,饶小平,张建林.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开始—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养成教育特色纪实[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0(05).
  [3]项能翠.雨露育新苗,润物细无声—小学养成教育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1(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目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案例提出了有效设计英语作业的一些建议,旨在探讨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童趣性;生活性;层次性;探究性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有效布置作业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当前有些小学英语作业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有深远的意义。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即含蓄美、音乐美和意境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特别强调审美教育,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注重反复诵读,品味意蕴和拓展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一、高中语文诗歌的“三美”  1.含蓄美  汉语言文字是用来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但情感的个中妙处,自不能为言语所曲折尽传。诗人深
摘 要:据不完全统计,在小学数学课中,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比例约是3∶2∶1,而在第十二册数学中复习课却占了近50%。在总复习中,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忆“活”旧知、练“活”旧知、融会贯通等方式的复习,叩开师生复习旧知的大门。  关键词:复习;旧知;数学  自从我带了六年级的数学后就一直在探索:如何上好复习课?怎样使学生既能在复习中获得必需的知识,又能在复习中得以多方面的发展呢?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发,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带来契机。其中,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学生自主性小群体体育活动团体——啦啦操社团,以其积极的自主性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锻炼途径,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关键词:啦啦操;社团活动;实施  一、我校啦啦操活动的发展现状  1.啦啦操发展简介  啦啦操的雏形是观众啦
摘 要: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大板块,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笔者想结合近几年的高三一线的教学经历和培训心得,从常见的阅读问题入手,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做好阅读笔记、开展专项训练等方面谈谈自己对于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阅读问题;兴趣;学法指导;阅读笔记;专项训练;培训感悟    如今江苏120分的英语高考试卷,20分的完形填空,30分的阅读理解,再加上1
摘 要:“快乐德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型德育范式,是对德育课程的一次改革和突破。“快乐德育”的实施是快乐总动员,通过学生行,自主育德,在多彩的活动中快乐行知;通过教师行,探寻策略,架起快乐知行的桥梁;通过家长行,家校联动,开辟课外行知新渠道。三方同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德在自己身上逐渐丰满起来的乐,逐渐养成精细的道德行为习惯,成长为精致少年。  关键词:三方同行;知行合一;快乐养成;“快乐德育”  “
作文本不应是件难事,不外乎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可有些农村的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遇到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对作文“敬而远之”。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作文教学亦如此。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并且形成了一套系统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激发学生“说”的勇气;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兴趣;发展学生“说”的能力。给学生一个“金话筒”,让学生想说,会说。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想说;会说  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 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建立密切联系。正如蜜蜂采蜜,阅读是花朵,只有多加采撷,才能够酿出甘甜的蜜汁。笔者认为,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教师课堂上的苦口婆心的灌输,而在于学生在阅读积累中的素材积累和感悟,只有坚持随文练笔,方能实现
国人对于我国当下的教育,难言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言以蔽之,在日益僵化的教育人事体制下,人的教育思想自由被钳制了,人的教育创造力被抑制了。破解这一难题,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新矛盾、新挑战,着力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来源:教师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