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占0.65%,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生儿死亡率0.42%,剖宫产率为69%,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3.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肌炎最高,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为主).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
【机 构】
:
461500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妇产科,461500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孕期的合理监护处理,以减少母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占0.65%,孕产妇死亡率为0,围生儿死亡率0.42%,剖宫产率为69%,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3.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以心肌炎最高,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为主).心功能Ⅲ-Ⅳ级者较心功能Ⅰ-Ⅱ级者早产儿,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高,新生儿平均体重低.结论 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在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妊娠合并心脏病次之,主要以间隔缺损为主,而妊娠合并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无论何种心脏病,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术后再妊娠,可减低母儿发生率及死亡率。
其他文献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疾病.该病发病突然,多无明显诱因,症状以突感胸痛、呼吸困难和刺激性咳嗽为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出现呼吸衰竭或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绝大多数患者需急诊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排气,少数需行手术治疗.气胸误诊率高,医务人员必须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以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效果.江苏省宝应县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误诊自发性气胸23例
目的 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CHF)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口服,1次/d,治疗8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根据症状和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判定疗效;行6 min步行试验检验两组运动耐量,行超声心动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根据有效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分析比较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及36名健康者的HRT的初始值(T0)、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组间比较.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HRT间存在明显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微创椎板间间断多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1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椎板间断多开窗减压,扩大腰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采用日本NaKai评定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2~18个月(平均16个月),优5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2.3%.无一例改行开放手术,无一例发生腰椎不稳,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改善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组56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螺内酯20 mg,1次/d.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浆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脑钠肽(BNP)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
目的 比较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探讨间隔部起搏的临床益处.方法 选取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患者72例,随机分成RVA组40例和RVOT组32例,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二尖瓣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RVA组LVEF较术前明显降低,而RVOT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L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5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25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控制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到控制满意所需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治疗组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在基层医院的诊疗情况,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及不典型患儿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2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苓文62例中典型患儿49例,不典型患儿13例,61例正规治疗均治愈,1例惠儿因故未正规治疗合并心肌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死亡。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诊断缺乏特异性,不典型患儿逐渐增多,极易漏
目的 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对2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护理,2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均治愈.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采用物理方法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