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n7621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对抽象的概念和情景,教师讲解大多都是举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来解决化学问题;有时候举的例子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甚至对学生的理解起反作用。现在中学大多已经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它可以解决一些化学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对于设备的利用,我们必须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导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利用多媒体资源。
  关键词:仙居县;化学教学;多媒体
  
   一、仙居的中学化学教学状况
  
   在2006年以前仙居县很多中学都没有电教设备,条件好的学校也顶多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由于设备短缺,老师上课都是用三寸不烂之舌来解释一切的化学问题和现象,他们通常采用举生活中的例子,很形象的解释了抽象的概念。这也是一种好的方法,在我们将来的课堂里还学经常的使用该方法。然而有时候举的例子不能说服问题,甚至还错误的引导了学生的理解。还有,我们老师在演示试验的时候好像就是给前排的学生做的看的,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过程,特别是试验现象。虽然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是在这个时候后面的同学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由于设备和条件有限而在课堂中根本无法操作实验,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教师真的靠过去的教学是无法做到的。
  2006年以后教学设备是有了,但好多老师不会用这个东西,学校开始组织培训,效果是有,但还是不明显;有的老师是会了,但是就是上课放几张幻灯片就而已,或者就直接从别人拿现成的不加修改直接使用,或者弄的花里胡哨的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喧宾夺主。能否很好的利用好媒体资源,又将是一个难题。
  
  二、多媒体资源的应用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集成于一体,取众之长,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像,具有灵活的交互功能,代表了教学媒体发展的方向。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也应当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化学课进行优化,提高化学课的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具体应用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化学中我们将这样才能发挥好多媒体的优势呢?对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1.难以操作化学试验的模拟化
  装置比较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反应速度过快或过慢的实验,还有条件比较苛刻的。如酸雨的形成和酸雨造成的危害就的要用多媒体来模拟实验。
  2.难理解内容的模拟化
  我们在《原电池原理》以往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普通的演示实验,用导线、电解槽、电极、电流表等向学生讲述其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电子是如何进行定向转移并形式电流的,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电极不纯,现象并不十分地明显。也就是说,受实验材料的局限,教师的演示只能从宏观角度入手,让学生从实验表面现象去感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而无法了解原电池工作的微观世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效果,就可以让微观世界宏观化,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观看到电子是如何由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的,真正、准确地掌握知识要点。
  3.放大演示试验效果
  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只有在前面的同学看的清楚,为了是后面的同学也可以看到,可以通过多媒体放大实验现象。
  4.微观物质结构的模拟化
  如我们在讲授“晶体结构”这一节时,可设计NaCl、CsCl、CO2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5.化学化工流程的模拟化
  在化学的教学中少不了提到化学反应在化工的流程中的用途和作用,比如自来水的净化冶炼金属等,那么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模拟该化工的操作流程和该过程中的化学反映。
  
  四、正确对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不是就是简单的播放几张幻灯片?出示一些主要的内容,然后做点动画,让字动起来呢?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到底怎么样在化学中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呢?对该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
  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就好比是数学里面的圆规,教室里的黑板,不能占主要的地位。传统的板书和化学用语绝不能用课件来代替。
  板书可以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在板书时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课件就没有这么好的效果;课件一放而过,板书后一节课下来所学的知识都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多媒体用的不恰当会对化学用语带来严重的问题。由于课件展示的往往只是一个结果,并不涉及具体的书写过程,因而缺乏有效的示范和引导,给学生的模仿造成了困难,再加上不少课件切换的频率快,化学用语一闪而过,学生连看清楚都来不及,更不用说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仔细的体会。
  2.课件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资源的共享,但我们不能对网络资源或者远程教育资源拿来就用。这些资源可供参考,在通过自己的深加工变成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问题的课件。比如用浓硫酸洗气,我们就可以把网上的装置图拷贝过来,再加上气体沿导管流动并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如何吸水,最后变成干燥的气体的动画。这样就强有力的解释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应用。
  3.不能代替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
  不能用化学课件取代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l生很强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学中不能盲目用多媒体等手段去替代化学实验。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无论做得多么逼真,毕竟只是化学现象的模拟,缺乏真實性、可信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化学课件只能辅助化学实验,弥补实验的不足。
  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的进步,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键是看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是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能代替全部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一般来说,细胞质遗传和母性效应都与母本有关,都是真核生物的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是,细胞质遗传具有两个明显的主要特点:一是母系遗传,二是后代无一定分离比,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母性效应虽与母本有关,但本质上属于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键词】细胞质遗传;母性效应    1 细胞质遗传   紫茉莉的枝条一般都是绿色的。但是这种植物有多种变异类型,如出现花斑植株。在花斑植株上有时还
【摘要】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正确的书写姿势,按时、认真完成习惯,细致检查习惯和及时改错习惯等等。计算结果进行检查,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环节。要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还要对做过的题进行检验,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检查习惯。   【关键词】自检 检查 作业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我任两个四年级班的数学老师。这两个班的孩子都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但是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中,两个班的成绩差异较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
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项的系数是二项式定理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求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中,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系数最大项也常考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分不清这两个概念导致做这类题经常出错,本文主要结合典型例题来探讨一下这两类题的常规解法。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2005年9月完成的《国家教育考试法》的草稿曾引起了学界的热烈讨论。为什么一部教育法规草稿的推出会引起如此大的在争论呢?这就引出本文的话题:学业考核。众所周知,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提高质量提供依据。
“那个老师上课啊,一般般啦,我都不怎么听课的,没意思……”作为一名有着很强事业心与责任心的老师,当听到学生对他的辛勤劳动给予这样的评价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要怎么组织才能让学生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呢?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仅有老师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讲授那是不够的,现在的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学和顺从,他们大多数人所向往的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節课是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丰县常店中学初一(3)班上的一节县级公开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得了解事件的发生,起因,过程,结果等基本信息,而是学运用思维来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从了解历史学科中学生的思维特点,传授学生以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思维 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处
【摘 要】阅读课文,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情感体验 独创的理解 课堂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应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的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获得亲自参与学习的积极体验,我认为“课堂随
捧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我感到自己以前对于《论语》的理解只能算作“冰山一角”。这部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有哪些实际意义?于丹老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她眼中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而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